第九章虛心處世——孩子虛心才能進步
謙讓虛心的品性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麵表現比較優秀的孩子,懂得謙讓虛心,才能防止驕傲自滿,才能不斷取得進步。虛心使人進步家教案例
小軍已經讀小學五年級了,是個愛學習的男孩。由於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他非常自負。
在家庭裏,小軍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對於父母說的話越來越不放在心上。在學校裏,小軍也非常清高,不太願意與成績不好的同學一起玩,覺得跟他們在一起沒什麼意思。對於任課老師,小軍也不太尊敬,認為老師的水平不過如此,自己自學就能夠學到很多知識。
唯一受小軍敬重的人是他的班主任侯老師。侯老師是一位快退休的語文老師,對小軍非常好,經常給小軍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講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次,小軍在一篇交給侯老師的周記中表現出了自己看不起同學的思想,還提到了一次與數學老師發生了爭執,原因是數學老師批評小軍做作業不夠仔細。
侯老師後來在小軍的本子上是這樣寫的:“有人批評你,並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進步。因為他不批評你,你不會怨恨他;他批評你,你則會怨恨他,而他卻選擇了批評你,就是希望你進步。侯老師也是這麼希望的。”小軍深受觸動。後來,他果然慢慢改正了自負的毛病。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以及在物理學其他方麵的研究威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盡管他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但還在有生之年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
有個年輕人對愛因斯坦永不停息地學習感到不解,就問他:“您老在物理學方麵取得的威就可謂是空前絕後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輕輕鬆鬆地生活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個年輕人說:“現在,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我可能是比你懂得略多一些。如果將你所掌握的知識比做這個小圓,我所掌握的知識就可以比做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的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來說,它的周長短,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也小,未知的知識也少;對於大圓來說,它的周長長,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也大,未知的知識也多。我知道自己未知的東西更多,所以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在愛因斯坦SO歲生日時,全世界的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有關愛因斯坦的文章。在愛因斯坦住所中,裝滿了好幾籃子從全世界寄來的祝壽的信件。然而,此時的愛因斯坦卻不在自己的住所裏,他在幾天前就到郊外的一個花匠的農舍裏躲了起來。
愛因斯坦9歲的兒子問他:“爸爸,您為什麼那樣有名呢?”
愛因斯坦聽了哈哈大笑,他對兒子說:“你看,瞎甲蟲在球麵上爬行的時候,它並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彎曲的。爸爸隻不過有幸覺察到了這一點。”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謙虛的人。名聲越大,他就越謙虛。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這方麵,徹底將這方麵研究透徹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那樣,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被後人超越。 驕傲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孩子,特別是聰明的孩子,常常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使其心理健康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學習成績較好或者有某方麵的特長,孩子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過度的表揚。這種過度的表揚常常會誤導孩子,使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使他們滋長驕傲情緒。他們會因此誇大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同時,他們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聽不進別人的善意批評,總是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長久下去,他們就會逐漸地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導致成績下降,表現也就不再那麼優秀了。
父母要讓孩子認識驕傲的危害。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自以為是,會嚴重阻礙自己繼續前進的步伐。科學家巴夫在給青年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切勿讓驕傲支配了你們。由於驕傲,你們會在應該統一的場合固執起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自信和驕傲都是自己獲得較好成績時產生的心理,但是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能使人樂觀上進;而驕傲則是對自己的不全麵認識,能令人盲目樂觀,從而不思進取。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讓他們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在形式上,自信和驕傲有很大的相似性,常常讓人感到迷惑。孩子常常把自己那點小得意看作是自信的表現。父母應該讓孩子分辨出自信和驕傲的區別。
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驕傲是健康成長的絆腳石。任何成績的取得隻能是階段性的、局部的,並不是終點。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孩子如果一時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滿招損,謙受益”,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介紹一些成功者的經驗。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人無不都是在取得成績後仍能保持謙虛奮進心態的人。
正確麵對批評和建議是終身的學問。驕傲自滿往往也與不能很好處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有關。 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夠接受他人的批評,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他在評論自己時常會出現偏差,原因是自己往往難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孩子若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就能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孩子懂得虛心,才能避免產生驕傲思想,才能擁有上進心,才能不斷取得講弗.不要隨意表揚孩子家教案例
卡爾·威特剛出生時就有智力障礙,但他的父親老威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老威特運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歲時就已經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等幾種語言,同時,還使小威特通曉了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小威特9歲時就考上哥廷根大學。
雖然小威特表現得如此才華出眾,但是老威特卻非常注意培養他謙虛的習慣,禁止任何人表揚小威特,生怕小威特滋生驕傲自滿情緒,從而不思進取,毀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