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禮貌待人——孩子尊重人的第一步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以禮相待的人喜悅。禮貌待人,不僅可以顯示孩子良好的教養,也有益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孩子注重個人禮儀家教案例
有個孩子從小就不修邊幅。但是,這並不妨礙媽媽以他為榮。孩子 從小就是個學習尖子,還計劃出國留學。大學畢業的時候,孩子順利地 通過了托福考試和GMAT考試。
由於孩子很優秀,出國留學的事情辦得很順利,但是在辦理簽證時 出現了問題。那天,媽媽陪著孩子去辦理簽證,孩子的心情非常激動。當 聽到喊自己的名字時,孩子高興地站了起來,不自覺地咳了一聲,同時 往牆角吐了一口痰。這個細小的動作被細心的秘書小姐看到了。秘書小 姐走進辦公室,在一位官員模樣的人耳邊輕聲地說了幾句話。
當這個孩子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那位官員對他說:“對不起,我們很 遺憾地通知你,雖然你的成績非常優秀,但是你在綜合素質方麵還有些 欠缺,我們不能給你簽證。”
“綜合素質?”這個孩子有些意外。
官員說:“是的,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績固然很重要,但是,綜合素 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我們非常注重這項考 核,事實上,許多人都是因為綜合素質考核不過關而得不到簽證的。”
從表麵上看,禮貌是一種交際形式;從本質上看,禮貌反映著自己 對他人的一種關愛之情。所以,真正的禮貌必然源自於內心。良好的禮 儀習慣不僅能給人生帶來快樂,而且能夠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
講究禮儀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可缺少。人與人之間互相觀 察和了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一個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人,更 容易與人交往。因為有禮貌的人總是特別謙虛謹慎,從不裝腔作勢、裝 模作樣、誇誇其談、招搖過市。他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言語來證實 自己的良好教養。
有些父母認為,小孩子不懂事,長大了就會懂得文明禮儀的。其實,這種看法都是錯誤的。一方麵,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再改變就會很困難;另一方麵,懂禮儀的孩子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因此他更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可見,文明禮儀是孩子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強調注重個人禮儀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注意從以下幾方麵來培養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1)儀容儀表
孩子要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把臉、脖子、手都洗得千千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幹淨、整潔、得體。
(2)行為舉止
孩子要做到“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鍾,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防止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
(3)表情神態
孩子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與人交往要麵帶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動作。
(4)言談措辭
在交談中,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要做到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言,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噦唆重複。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
父母向孩子強調文明禮貌的常識時,不要用訓斥的口吻,而要循循善誘。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若出現摩擦,不要惡言惡語,要抱以理解、寬容的態度。父母樹立禮貌待人的榜樣家教案例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應該利用家裏來客人的有利時機給孩子做出榜樣。
7歲的明明在接待家裏的客人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聰明的媽媽沒有當著外人的麵指責孩子,因為她知道批評和指責往往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這種做法本身也是不禮貌的。
但是,這位媽媽並沒有忘記這件事,在客人離去後,媽媽把孩子叫到身邊,溫和地對他說:“明明,媽媽發現你對劉叔叔講話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這是不對的。當叔叔送禮物給你的時候,你應該說‘謝謝叔叔’,你說是不是?”
明明有所醒悟地說:“哦,我忘記了,對不起,媽媽,我下次會注意的。”
這樣,媽媽通過在事後提醒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在處理相同的事情上,另一位媽媽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是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媽媽發現4歲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禮物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就微笑著對孩子說:“貝貝,你好像忘記說什麼了?”4歲的貝貝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麼。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禮物給貝貝.我代貝貝謝謝您!”4歲的貝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自己沒有表示謝意,於是稚聲稚氣地說:“貝貝也謝謝阿姨!”
同樣是提醒孩子講禮貌,兩位媽媽都沒有當場批評指責孩子,而是運用示範禮貌的方法來提醒孩子。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使用文明的語言,在家庭中不要講粗話、髒話,家人之間多使用禮貌用語,說話要和氣。這樣,父母才能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孩子不文明的語言一般來源於周圍的環境。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禮貌的人,首先要淨化孩子周圍的語言環境。
一個上小學的孩子,滿口髒話,經常欺負女生,甚至對女老師也很不恭。班主任聯係了孩子的媽媽,沒想到他的媽媽卻對老師哭訴孩子如何對她無禮。班主任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講禮貌,但收效甚微。有一天,班主任去孩子的家做家訪。開門迎接老師的是孩子的父親,班主任隨口問了聲孩子的母親在哪裏,孩子的父親輕蔑地說:“還懶在床上呢,死豬婆!”此時,班主任明白了孩子不講禮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