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通過合格OL的“定義門”
剛參加工作時,你會有很多美好的憧憬,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對未來充滿理想、熱情,卻被現實摔得鼻青臉腫……但是隻要你付出、善於觀察,就能學到很多“硬件”知識。這個階段的每一天你都發現你有質的飛躍,就好像唐僧到得雷音,險些兒掉下水去,定神看時,上遊淌下一具屍身來,大吃一驚。行者答師父,那是你的業身,恭喜解脫了!在這個階段我們每天回顧昨天都有看見自己屍身的驚。揚帆啟程咯
孔夫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其本意正是教人摒棄庸常思維,敢於發問。所以,要做聰明的辦公室0L就應這樣——表麵懵懵懂懂,內心清明如鏡。
◆從了解本職工作開始哇!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一天!你們想不想知道我第一天上班的感受?很難用言語概括,真的,百味陳雜,完全不知從何說起。因為是坐了一整天嘛!
一開始進門的時候誰都不認識,沒人和我說話,我就像招財貓一樣對誰都傻笑,而且遺憾的是我的位子上沒有電腦,所以就幹不了什麼活兒了,隻能在公司翻書看了。一看就看了一上午,還是沒人理我,這就讓平時很注重情調的我很受不了。下午的時候我的上司終於來了,就是麵試我的那位麵容慈祥的蜀黍(叔叔)。他叫我去談了一堆的話,交代我要做的工作,和我簽合同,然後就帶著我熟悉辦公室環境,隨後我便繼續坐到下班,成吉思汗(汗越來越多)!
我心中理想的狀態是在一家較大的公司做工作,每天繁忙的工作,即使連軸轉也不要緊,關鍵是趁年輕的時候多學點經驗和技能。牢固掌握了這些基本技能差不多可以獨擋一小麵了,過一年半載升主管,幾年後升主任……結果,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是名副其實地坐了一天,什麼也沒幹,一是業務不熟悉,二是確實沒有需要我幹的,有點點失望,有點點迷茫,有點點不甘,還有點對未來的不可預知的恐懼。
後來那幾天也特別難熬,反正我是不喜歡這種狀態,但是總要經曆,經過差不多兩周的工作之後,漸漸地我也有些心得:
第一,到一個新單位上班,肯定會有人給你安排具體的工作。MM們一定要用心地記錄下來,並確認先幹啥後幹啥,如何做,需要注意些什麼。明確之後,最好先把它記錄下來,養成記工作筆記的習慣!
第二,最重要的是和老板的交流互動。
從第二天開始,老板每天會交給我們一些任務,然後指導我如何處理,我們最好完成後立刻就去找他,他也能根據我們工作的情況不斷地給我們新的任務,添加壓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向老板學習到很多的東西。現在回頭來看,和老板的交流互動,是我職業生涯中成長最快的一個時期。◇我以我嘴繪我,我工作的時間沒多久,麻煩倒是接連不斷,一些辦公設備都不會使用,還有一些畏懼感。吐舌,幸好我臉皮夠厚,問同事就學會了。我問了很多人,幾乎每一個人,剛工作的時候都在這些或那些問題上,或多或少地出狀況,都碰到過老板著急要看到某個成果,而我們還不是很有把握。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天,我的電腦出狀況了,老板讓我自己裝台電腦給自己用。我瀑布汗(汗越來越多)!還好我自己也有電腦,對電腦配件比較熟悉,摸索著安裝成功。跟我一起進公司的菁菁跟我說,她最汗的事情是剛來上班的時候,被叫去用Excel做一個表格。可憐的計算機專業“高柴生”,word之外,沒有用過Office其他部件。還好有別人幫忙,居然做出來了,嗬嗬。
既然每個職場中人,都麵臨一些問題,我覺得有兩種解決辦法:
第一:不懂就問
我的意思是剛進公司的新員工,肯定有很多工作上不熟悉或者出問題的地方,不會就問人,這個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階段。隻要你虛心問人,熟練掌握它們就可以了。
第二:利用時間修補功課
不懂的地方當然需要我們請教高手,但是自己要留心記住,要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就像以前高中的時候做數學題一樣,照著標準答案一步步看下去,誰都能看懂,但是最有價值的不是答題的過程和最終的答案,而是如何得到解題思路,這個是請教多少人都問不來的。所以問人還不如自己先琢磨,實在琢磨不透再問別人。關於怎麼琢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來慢慢補充知識,試著動手動腦去應對我們遇到的困難。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迅速適應這份工作少出意外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所以現在趕緊能補多少就補多少,別懶了,無論如何推掉所有的飯局和活動,今天就開始行動吧!
孔夫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其本意正是教人摒棄庸常思維,敢於發問。所以,要做聰明的辦公室OL就應這樣——表麵懵懵懂懂,內心清明如鏡。做人VS做事
這個世界不會以你喜歡的方式待你,也不會以你不喜歡的方式捉弄你。要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始終記住身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NB,就算他們確實沒你NB。
在北京的朋友一定感覺到上午有一陣颶風刮過,那是我的辦公室裏傳出來的聲音。事情是這樣的:張姐讓菁菁幫她看看電腦,不知怎麼的電腦速度有些慢,正在倒騰電腦時,突然電腦嗚嗚作響好像一陣颶風刮過,十分恐怖(據飛哥說是無塵沙塵暴)!
張姐說:“不好,豬八戒來了!”(當年豬八戒到高老莊搶新媳婦兒時就是一陣妖風)
旁邊飛哥答道:“快跑,來接你了!”
張姐氣紅著臉說:“豬八戒不喜歡我這樣的。”
稍隔一陣,颶風又作,聲音更響了……
張姐看著有點嬰兒肥的飛哥:“老大,你弟弟來了!”
大家哄堂大笑,我雖然是新人,但是馬上就有一種和他們距離拉近的感覺。關於辦公室幽默,我曾經也看過一些資料。1999年發表於《美國管理學院日報》的某項研究總結道:“幽默能夠提高個人和團隊業績。”該項研究同時警告:“幽默的效果取決於誰來用它,有魄力的領導人可利用它產生積極的效果,但自由放任的老板如果想要嚐試搞笑,可能造成損害。”幾番思量之後,我得出結論:製造笑點是有好處的。但在我們張口準備拿某個同事開玩笑之前,提醒自己遵循一些關於辦公室幽默的基本原則還是有必要的:
第一:我們的玩笑對象是否承受得住
玩笑大多是主觀和傷人的,幾乎每個笑話都會有一個受害者。在我們製造笑點之前,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受害者能否承受得住?當然,有一種情況並不適用於這個條款。這種情況是,玩笑對象曾就讀過英國私立學校。他們所受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在嬉笑怒罵中度過,因此,對他們開玩笑幾乎總會行得通。他們承受得住。
第二,最好不要以同事缺點開玩笑
我們總以為自己很熟悉某個人,便隨意取笑對方的缺點,但這些玩笑話容易被對方覺得我們是在冷嘲熱諷。倘若對方又是個比較敏感的人,我們會因一句無心的話而觸怒他,以致毀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或使同事關係變得緊張。
第三,和異性同事開玩笑別過分
有時候,在辦公室開個玩笑可以調節緊張工作的氣氛,異性之間的玩笑也能讓人縮短距離。但切記異性之間開玩笑不可過分,尤其是不能在異性麵前說黃色笑話,這會降低自己的人格。
第四,別把捉弄人當做開玩笑
捉弄別人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會讓人認為你是惡意的。而且事後也很難解釋。它絕不在開玩笑的範疇之內,是不可以隨意亂做亂說的。輕者會傷及你和同事之間的感情,重者會危及你的飯碗。
第五,玩笑完全在於時機的選擇
玩笑對象不是太忙的時候,可能認為這個玩笑有趣;當他或她正在趕工時,玩笑可能就變得沒那麼有趣了。如果我們開玩笑的次數多過上廁所,那麼就有問題了:我們是製造麻煩者!
總之,這個世界不會以你喜歡的方式待你,也不會以你不喜歡的方式捉弄你。信譽聲望全靠自己爭得,掌握了這些禁忌,就開始揮舞幽默的熒光棒吧,讓我們蒼白的辦公室生活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來。
◆不管他是誰,都給予平等的尊重我在博客上鄭重記下:今天學會了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始終記住身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NB,就算他們有的確實沒你NB。
想不想知道為什麼?起因是那天下班的路上,同事說明天沒什麼事,我就不用加班了。我開心了10分鍾。回到家,我還是不放心地給菁菁發了個短信確認,因為她下午離開的時候要我給她準備一些文件,後來我看她不在就把已經準備好的文件直接放她的桌子上了。
吃過晚飯,收到菁菁回發的短信。說明天下午兩位領導要到辦公室開會,布置下個星期甚至下個月的工作。我看到短信很是吃了一驚,這次開會,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而且還有人通知我第二天不用去了。後來菁菁解釋說,她也是剛從領導那裏得到消息就發給我了。我當時真的是一身冷汗:如果我沒有多事地發這個消息呢?他們是不是就假裝忘記了應該通知我這個事?後來我仔細反省了一下終於想起來了,通知我明天不用上班的那個同事因為看起來矮矮小小的很猥瑣的樣子,我平時對他的態度很是冷淡,對別人則很熱情。可能表現得太明顯,讓人家感覺到我不尊重他了吧,對我態度自然就很惡劣了。好吧,我自醒:
恰當的舉止、基本的禮儀、正確的談吐才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們的職業道路,完全靠我們自己邊走邊鋪,如果不想自己無路可走,就善待身邊每一個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成為你的“貴人”。我現在非常讚同愛默生的一句話:“美麗的外形勝於美麗的臉蛋,美麗的舉止勝於美麗的外形。”◇說你想聽的,問我想知遭的和我還有菁菁一起進公司的一個男孩今天被辭退了,我和菁菁都很驚訝,雖然不是一個部門但是我們都是新人,感情就更熱絡一點,他很優秀啊:能力挺不錯還很有幹勁,總是一副舍我其誰、雄心萬丈的樣子。我們追問事情的起因,飛哥搖頭晃腦、連連歎息進來說:“小夥子太鋒芒畢露了,我這麼一個安分守己的人,聽他說話還會產生幾絲不快,何況老板?少說多做,少說話沒壞處。”
我聽了不禁冷汗直冒,情景回放:前幾天張姐穿了件新衣服,別人都稱讚“漂亮”、“很適合你”之類的話,可是我覺得他們真虛偽,直接就說:“張姐你身材太胖,不適合穿這種方格子的衣服,而且顏色有點豔,會突出別人的視覺,讓別人感覺你更胖。”張姐沒說話,別人也沒吭聲,隻是再也沒見張姐穿過那件衣服,而且好多天也沒跟我說過話。我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張姐隻是不理我而已,如果背後給我使絆,我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張姐很有涵養,我毛病很多!
飛哥的這句“少說話沒壞處”,以前老爸也說過。但是我沒放在心上,當時認為老爸在倚老賣老。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道理。這是一句非常簡單的話,意思就是不該說的不說,想說的以另外不說的方法來表現,這明明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技術性手段嘛!我現在有點佩服熟諳此道並且駕輕就熟的人了,其實處理好些就可以做到:
第一:想批評別人的時候,最好閉上嘴巴,無論是任何人。
第二:該讚美別人的時候,最好高聲表達,無論是任何人。
第三:不說廢話,隻要問別人問題,就問自己想知道的,無論任何人。
選擇適當的時機說話,進一步考慮問題,因為有些話即使換一個場合也不適合立刻提出。適當的時機,合適的話題才是職場說話的正確之選。簡言之就是:“說別人想聽的,問自己想知道的!”看看我多麼地善於總結啊,羞個!總之,隻要我們牢記住這一句話,就會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Office精靈,我們的“仕途”就靠它了!讓他滿意——老板是第一客戶
在職場,不會說話沒關係,我們可以看幾本《演講與口才》加強鍛煉;入緣不好沒關係,因為你可以多和同事們去KTV加深感情;工作能力不超強沒關係,我們可以把最擅長的工作做得出色彌補我們的不擅長;長的不夠漂亮沒關係,我們可以去整容;胸圍沒達到36c更沒關係,我們可以去隆胸。可是,如果我們不聽上司的指揮,不能讓他對你滿意,那麼,Game0Ver◇一切皆是服從事隔兩周了,我仍然有種屈辱的感覺。上司交給我一任務,充分溝通之後,我一邊理解他的意思一邊融進自己的想法來做,但是被打回來無數次,最後上司急了,衝我吼:“你不要把自己端的太像盤菜,扔掉你突發奇想搞出來的小花樣,你就不能老老實實簡簡單單照我說的去做嗎?”我感到異常委屈,抵觸心理馬上就來了,於是我就幹巴巴地照著他說的做,不加自己一點想法,結果竟然很快就通過了。這事讓我相當鬱悶,都想甩挑子走人了,這錢掙的太窩囊了,我媽媽都從來沒有吼過我。憋屈得不行了就跟朋友在MSN上抱怨這事,朋友花費了將近兩個小時來開導我。
後來,我坐在陽台上想了好久。這次的事情是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我把自己太當回事了。剛剛畢業的我總想把自己當“大拿”,毫無實踐經驗、對企業文化一無所知,還沒事喜歡掉書袋,顯擺自己那點一不小心就被蒸發幹的墨水,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做。看待公司裏的所有事都習慣於用一種管理者的眼光來看,或許說用一種做案例的心態來對待,傻乎乎地想著應該如此那般而不是如彼這般,經常會溜出來“我建議”、“我認為”諸如此類自以為是的開頭詞……
大家也都看出來問題所在了吧,是的,我忽略了很關鍵的一點,服從!也就是善於傾聽。服從可能是在有廁所臭味的大排檔吃蒼蠅停留過的串燒,可能是自己腸胃不適時吃的四川麻辣火鍋……但是公司裏麵如果思想不統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很多馬拉的馬車了。沒有統一方向,每匹馬都朝自己想去的地方奔跑,車不但不會前進說不定還會被損壞。所以得把服從作為核心理念來看,老板就是老板,員工就是員工。每個人都要有意識地服從老板、服從上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老板沒做決策前,給出建議,一旦老板決定了,就要用這三點來執行:首先,服從是執行的第一要素;其次,不要以各種理由質疑搪塞上司的決定;最後,對於上司的批評要絕對虛心聽取。
我這次雖然受了委屈,但是心靈上卻得到了充實。我非常明白一件事:
◆顛覆還是重塑?——反正老板是用來學習的
最近我的表現還算可以,沒出現像以前那樣的錯誤。上司也手把手地教我工作的技巧、企業的文化、市場需要什麼,甚至教我如何做人,我十分感激。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老板對我的器重,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流言蜚語,說我是老板的小跟屁蟲,連說話語氣都有點像我們上司了……這些給我帶來一種如負重袱的感覺。我是不是應該和上司保持距離?他們說的好難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