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起帶到大殿躲在廊柱後麵的公孫鞅聽到邊子白的話真想笑出聲來。邊子白的記憶力,恐怕隻有他領教過。老師王詡一院子的書,在邊子白翻過一遍之後,基本上就能背下七七八八。
一篇上千字的文章,這家夥竟然說要學半個月。
這話衛國的群臣倒是相信了,符合聰明人的標簽。日識百字,絕對是一等一的聰明人了。可誰能料到,邊子白還能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並非真的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而是誦詠之後,一篇文章基本就能記住。對於這項技能,邊子白歸結於是穿越福利。
但是一日百字的識字速度,確實驚住了衛公。
動容之下,姬頹感慨道:“愛卿大才。”
想起自己小時候啟蒙,拿著一本《尚書》開始傻成狗一樣的求學生涯,將心比心,恐怕其他貴族的啟蒙生涯都不怎麼美好。
《尚書》,三皇五帝的仁政。
《周禮》,國家貴族的規範。
《禮儀》,各種貴族需要遵守的製度。
……
一個貴族,想要啟蒙結束,這幾本書基本上都是必讀科目。可話說回來,這幾本書上下不連貫,很多地方用詞晦澀,用字生僻,不少字這輩子都恐怕用不上,卻放在了啟蒙讀物之中,足可見戰國的小學生有多麼不容易了。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啟蒙教育需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戰國的小學生紛紛表示,中文太難,求放棄。
所以,在姬頹的記憶裏,就算是貴族,頂級貴族,總會有不少幼童因為無法過啟蒙這一關,被生生的擋在了知識的大門之外。
而邊子白帶來的《千字文》卻給他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路,或許,幼童的啟蒙並非想象的那麼難。
姬頹有種夢想觸手可及的興奮,這輩子攻城略地,開疆擴土是沒希望了,可是完成文教大業,一樣會讓人傳頌千年,“常人入學啟蒙非十年之功不可。愛卿是否有解決之道。”
“此事易爾。”邊子白真的是心裏有底氣,後世有太多的經典啟蒙讀物可以用,《百家姓》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選擇常用的字編輯成書籍,不僅可以讓啟蒙學子通曉古今,還能經常在平日裏用到。”
“說的輕巧,誰不知道通曉古今的好處,可這是飽學之士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你一個黃口小兒,大言不慚,豈不知朝堂之上律法森嚴?”大宗伯南豐吹胡子瞪眼,他對邊子白的印象跌入穀底。早上馬車避道是一樁;他兒子被邊子白羞辱,在城內傳的沸沸揚揚也是一樁。總之,不管邊子白對衛公來說有多對胃口,南氏還是要反對。
畢竟,南氏不用擔心衛公會因為幾句發對,家族會被衛公針對。
可邊子白卻隨意道:“這有何難?”
說著,站著在大殿之中走了幾步,這也不算僭越,“可以編輯一本書,專門介紹姓氏的書籍,一來可以讓學習者對自己家族氏族的來曆有所了解。二來,能夠通過對方的姓氏獲得對方的來曆。加上《千字文》作為基礎,然後熟讀《詩經》就可以完成啟蒙了。”
這倒是挺符合後世的教育理念,小孩子入學之前,先從《唐詩三百首》開始背起,甭管有用沒用,背了再說,總沒有壞處。
“姓氏?”子思若有所思,這是一個浩瀚的工程。說是浩瀚,主要是因為很多姓氏都很神秘,甚至缺少文字的記錄。
這會給編輯書籍的人帶來很大的困難。而通過典籍的查找更加困難,周王室、各個諸侯國的府庫之內倒是有大量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