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親自出馬(1 / 2)

端木方。

端木家族傳人,也就是孔門‘十哲’之中排名前三的子貢的嫡孫。

孔子的學生很多,後世孔門動不動就說弟子三千,恐怕是沒有的。但如果是聽過孔子講學的都算進去,三千也打不住。可想而知,能夠對儒門有興趣的人,最起碼也應該識字,而且以守舊的傳統貴族為多。

這些人之中,很多本來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和地位。

加上家世稍微出眾一點的話,出仕並不難。

難的是在這麼多人之中還能出類拔萃。或許子貢講學授徒在儒門之中不算是最好的,但不得不說他有太讓人羨慕的經曆了。他擔任過兩個國家的執政或者相國的高官,春秋戰國時代奉行君主和士大夫共治的政治格局,作為官員之首的執政或者國相,子貢能夠完整的貫徹自己的執政理念,毫無掣肘。

不僅僅子貢擁有豐富的治理國家的經驗,他的學問也是一等一的出色。

或許談起儒家先賢來說,開館授徒的名人會想起子夏和澹台滅明。可絕對不能忽視子貢,僅從子貢的經曆和學識來說,他授課的弟子,都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精英弟子。

想到就去做,邊子白更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站起來走到回廊下,喊道:“趙武,套車去二公子府。”

“同去,同去!”

公孫鞅也好奇,為什麼邊子白對南卓和端木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因為在他的權衡之中,似乎南卓的優勢更大一點,可邊子白卻似乎故意和南卓過不去似的,反而對端木方青睞有加。

一個是家學淵源,卻已經遠離衛國權力中心。

一個是家世顯赫,聖眷正隆,血統尊貴。

兩個選擇在大多數衛國衙門的主官之中,都不難選。南卓,肯定是優先選擇。就算是端木方和南卓同樣擁有很大的名氣,但是南卓的家世給他加分實在太多。而端木方的境遇是不一樣的,端木家族已經開啟了列國出仕的新格局,恐怕真心看不上衛國能給出的官職。

內史府執掌國君和執政府、司徒府、司空府等公文往來,起草政令,頒布國君的檄文,雖在重大政令麵前,沒有一言而定的決定權,就連參與權似乎也不足夠,但不得不說,內史府是連同宮廷和執政府最重要的橋梁,事務繁雜。

能夠進入內史府,肯定會對其效忠的公子有很大的臂助。

可實際上,等邊子白抵達公子岐在帝丘的府邸的時候,潘毅心急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端木方不答應!

而在一邊的公子岐閉口不談,臉上或多或少的帶有一絲無奈。顯然,他恐怕也無法讓端木方徹底的效忠他。直接的結果就是,端木方不想太多的牽扯到衛國的儲君之爭中。

不同於在南氏府邸,連大門都沒有被邀請進去的尷尬局麵。公子岐大開中門,是將潘毅當成天使迎接進去的,何為待遇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端木方知道潘毅來曆之後,雙方一團祥和的關係破裂,“方,愚鈍,不過一凡夫庶子,鄉野村夫之輩,不敢受國君的厚愛,還請禦史大人說明上官,了卻方心中的惶恐。”

“端木先生,你的名聲才華都是在衛國婦孺皆知的,難道您是覺得下大夫的官職太小?或是往來二公子府和太史府不便?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內史邊大人也有囑咐,不用每日上衙,酌情就好!”潘毅情深意切,心裏是真的急了。邊子白交給他兩個任務,一個是征辟南卓,失敗了。這對潘毅來說,去之前就已經有所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