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聯合才是王道(1 / 3)

或許對於孫伯靈和龐涓來說,他們年紀不大,各自老師的操作或許很騷氣,但絕對還不至於顛覆他們三觀的地步。

他們都是主學兵家的人,將來都是要帶兵上戰場的將軍。計謀多端,才能獲得勝利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不折手段。

龐涓是需要家族崛起,隻有從軍一條路。

而孫伯靈是兵家傳人,沒得選。

行軍打仗,兵法謀略,講究的就是出其不意,真要是一板一眼,和西周時期的戰爭之禮似的,還用打仗嗎?幹脆,比誰人品好,人數多好了。

可苟變不一樣,他是一個成年人,還是性格很直爽的漢子,他忽然意識到,王詡也不如他想象的那麼高尚。至於邊子白,似乎人品一直很渣,能夠做出鳩占鵲巢的事來,也沒什麼稀奇,借吳起的名聲,寫一部他們自己的書,也就這倆人做得出來。可王詡不一樣,兩次拒絕子蒙的懇求,原本以為對方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容,是個好人……但真的有一天看到了王詡的真麵目之後,苟變心中哀歎,原來自己是個傻子啊!

他還有另外一層擔心,《吳子兵法》六卷對他來說都已經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了。快三十歲的人了,背書本來就很困難,更何況還要演習兵法,這種困難將直線上升。可就算這樣,苟變也挺有信心的,畢竟邊子白給子蒙和子思看的《吳子兵法》隻有六卷,背一卷少一卷,或許一兩個月也就差不多了。

這要變成二十卷,四十卷,他可怎麼活?

此時此刻,苟變這才後悔起來,或許剛才他不罵邊子白,他要是不罵邊子白,王詡就不會多說那麼多怪話,邊子白也不會想著反駁,或許就沒有後來的事了。可萬一《吳子兵法》真的變成了四十八篇,這不是要了他的命嗎?一卷兵法‘圖國’都讓他累得夠嗆,這要是幾十卷的兵法,他能背得下來嗎?

想到這裏,苟變偷偷問孫伯靈:“伯靈,你說如果《吳子兵法》真的變成了四十八篇,寫在簡牘上大概有多少?”

孫伯靈想了想,用肥嘟嘟的手掌抱起來,似乎他一個人可保不住這麼多的簡牘,比劃了一陣,就放棄了,幹脆用其他的參照物來形容。於是,孫伯靈多少有點不確定道:“大概有一車左右吧,師兄,你怎麼了,臉色這麼難看?”

苟變的臉色能好看嗎?

萬一,他的擔心成真了,到頭來他可就要遭罪了。就憑他的腦子,怎麼可能背得下來一車的簡牘。要是能夠抄錄……不,要是有人送他一車簡牘,那倒還行。可要是讓他背下來,他隻想做一件事,眼神直勾勾的盯著回廊下的柱子,心中忐忑不已:“祖先保佑,不要出幺蛾子。不然子孫苟變隻有一頭撞死在柱子上一條路了。”

想到日後暗無天日的可能,苟變頹喪地一屁股坐在了回廊下的地板上,哀歎道:“我真傻!”

隨後,幾個人支起耳朵聽著屋內一老一少的爭論,深怕遺漏了任何一個字。

王詡顯然不同意邊子白的肆意妄為,麵色不善道:“小子,老夫才是吳起的摯友,你不覺得太貪心了一點嗎?”

邊子白根本就不在乎王詡的威脅,事到如今,恐怕王詡將邊子白家裏的人都滅口,才能安心做他桃僵李代的把戲。

可王詡還真不是這種不光不顧地人。如果吳起在這裏,這家夥的第一個念頭肯定是,殺了人,某能走得脫嗎?

然後……

吳起很暴虐的,可王詡不是這樣的人。

王詡喜歡講道理,當然,他雖然能夠將整個楚國的貴族都說得心服口服,可就是無法說服邊子白。反倒是邊子白教唆道:“你我爭論也沒有結果,不如試著擬定卷目最後各自寫擅長的卷目,如此安排可否?”

“此話何解?”王詡覺得麵前還是個坑,麵對邊子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邊子白急切道:“很簡單啊!擬定卷首目錄,然後夫子選夫子擅長的寫,小子也選擇小子擅長的寫,最後成書不就行了嗎?”

王詡躊躇了一陣,最後點頭道:“善。”

他就不信了,自己身兼數家之長,還比不過邊子白這小子十幾歲的學識積累不成?

可邊子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