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秦孝公當嶽父是多大?
二十四歲。
秦孝公二十四歲那年,楚國派遣重臣來秦國求親,秦孝公將自己的女兒遠嫁楚國。兩國開始在他那個時代開始聯姻,甚至這種關係一直延續了一百多年。甚至末代楚王還是秦始皇的叔叔,本來帶著秦軍去打仗,但是戰敗被楚國將領項燕俘虜之後,因為楚王已經死,便將秦始皇的叔叔昌平君擁立為楚王。可以說,一個秦人成為楚王,這之後楚人還不反感,就足以說明兩國王室聯姻的長久,血脈已經共融一體。
可二十多歲當嶽父的,還是有種駭人聽聞的感覺啊!
後世這個年紀的小夥子還在為找**還是女朋友左右為難的時候,人家已經當嶽父了。
嬴渠梁的人生就是這麼彪悍。
老秦人什麼都要贏,生孩子也不能落下。
按理說,秦孝公嬴渠梁也不可能將十五六歲的女兒嫁出去,一般都是政治婚姻,基本上十歲左右的女童就能結婚了。隻不過夫家接回去還要繼續養,養到十五六歲成婚也很正常。但即便是這樣,秦孝公的戰鬥力,還是不能讓人忽視,堪稱‘鐵蛋超人’。
但是當嬴渠梁一臉自豪的告訴孫伯靈,老子已經快十六了,女兒都已經有兩個了,一個已經兩歲了,就問你怕不怕!
孫伯靈當然怕,怕到了骨子裏,他願意拜邊子白為師,是因為邊子白懂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在拜師之前,還是懵懂無知,可是拜師之後,他深知如果沒有邊子白,他或許這輩子也無法成為名將。孫武子傳下來的兵法肯定沒有問題,他也不可能寫一部完全沒用的兵法來陷害自己的子孫。《孫子兵法》在出世之後,注定是人類軍事巨著,甚至從時代感和影響力來說,很難撼動其重要地位。
但是《孫子兵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這是一部以戰略為主的兵書,一個將軍,麵對的敵人多半是需要用戰術來解決的對手。用戰略類的兵法,覺對會讓任何一個將軍都手足無措。因為戰略是大司馬和國相,甚至國君該去關心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將軍該去研究的問題。更何況,就算是孫武子戰績再輝煌,他的子孫一出仕也不可能就當上大司馬或者國相吧?
戰略和戰術研究的對象截然不同,一個是注重於國力、軍力、民意、經濟等等要素,加上空間,地域之類的各種布局,是一盤放眼天下的大棋局。
可是將軍們往往要對付的敵人,都是眼前的敵人,空間,地域之類的研究,比不上,河流山川的布局;縱觀全局,更比不上嚴苛的訓練,精兵破陣的重要性。
以至於孫氏拿著一部舉世聞名的兵法,幾代人,卻出不了一個名將。
這種東西,也就隻有深入研究過《孫子兵法》,且博覽群策的人才會有所感悟。
對於孫伯靈來說,邊子白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如今是心甘情願的拜在邊子白的門下,聆聽老師東一句西一句,零星的教誨,但是對孫伯靈來說,這已經很滿足了。他對邊子白的年齡更沒有絲毫的不滿,以為當老師的必須要年過半百,人生閱曆豐富,扯淡。
他能找一個比他大五六歲的老師,因為達者為先。可是他可不願意找一個比他隻有大幾歲的年輕人當嶽父。
更何況,他對兩歲的小女孩根本就沒有興趣。
如果嬴渠梁一定要嫁女兒的話,他倒是可以幫忙介紹莊周。那小子或許對兩歲的小女孩會有興趣,不過砍對方如狼似虎的眼神,似乎盯上了自己,心中頓時暗歎:“苦啊!”
嬴渠梁似乎也感覺到自己和孫伯靈的場麵不像是嶽父和女婿之間的談話,而是利錢債主逼迫苦主的樣子,搓著手尷尬道:“伯靈老弟,別誤會,剛才是一時見喜,覺得你我有緣,沒有想要讓賢弟誤會的意思。”
他繼續解釋道:“其實大女才兩歲,似乎小了一點。可是我的姐姐都嫁人了,當然你要是不介意寡婦的話,我倒是可以請求我父通融。當然了,就是歲數大了一點,二十多了吧!但是兄弟你不知道,小寡婦才好,懂得疼人,尤其像你這樣未經人事的兄弟,更是需要這樣的小寡婦開導一番,才能知道做男人的好處。”
嬴渠梁歪著腦袋想了想,覺得也挺好,關鍵是他認為隻要把孫伯靈誆騙到了秦國,給他一個女兒又怎麼了?
關鍵是有用,這是孫武子的玄孫啊!
隻要有他玄祖父一半的本事,秦軍就能所向披靡,一舉打破如今的困局。隻要孫伯靈願意,秦國除了他母後之外,所有的女人都可以嫁給孫伯靈當妻子,就算是做小妾也可以。不要臉就不要臉,反正隻要成功了,臉麵就自然來了。
嬴渠梁一再解釋:“其實女人大一點也好,我以前的侍女就比我大了七八歲,但是她卻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男人。我那寡居的姐姐如今也就二十出頭,你要是喜歡,包在大哥身上。當然了,想要年輕的也可以,但是隻能在宗室裏找了。大哥跟你說,你這年紀,正是好學的時候,找個什麼都懂的女人比什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