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師徒夜話(1 / 2)

按照王詡的性格,他可不會將答案說出來,基本上都是起個頭,然後讓弟子去猜,多半存著這樣的心思:我不能馬上告訴你結果,馬上告訴你,你印象不深。

然後就是弟子們自己去琢磨去吧!

可這一次,王詡表現出讓公孫鞅都大感意外的‘熱情’,老頭蔫壞的告訴他的大弟子:“恭喜你,要為國出征了!”

還怕公孫鞅不相信似的,開始解釋起來:“邊子白出任上軍副將這是已經確定了的,司馬府已經出了任命,太子監國,自然也不會駁斥。當然,這可能是太子一手促成的事。”

“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公孫鞅不覺得邊子白就因為自己得罪了他一次,他在心裏還無力的反駁了一句:隻是無心的衝撞而已。可實際上,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小命開始擔憂起來。王詡說的話很準,他做事從來隻看人,不看事。看透了人心,才能做好事,這才是王詡一直以來教導他的說辭。

可是公孫鞅一直以來我行我素,不認為老師王詡的這種看人做事的方法正確。

反而崇尚法家的公孫鞅一直將做事放在首位,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

王詡卻笑起來,很奇怪的是,他笑起來會好看很多,因為像他這樣的老人,很少笑起來會看不到皺紋的,所以,他一笑,就看起來年輕了很多:“你太天真了,真以為我們衛國的軍隊能夠打得贏趙軍?”

“上軍才多少人?”

“趙國國都就在邯鄲,距離帝丘才多遠?”

“不想被趙軍一勞永逸的殲滅,就不得不用非常手段。”

……

在用兵方麵,公孫鞅真的一點說話的底氣都沒有,而王詡,他可是跟著吳起混了十幾年,就算是讓他指揮打仗有可能不行,但就憑借一張嘴說,不敢說天下無敵,排在天下前三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他說出的雖然不過是推斷,但是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公孫鞅還真被說服了,再說了,老師總不會哄騙他吧?完全沒有理由啊!可是聯想到自己的才幹,他覺得自己似乎完全做不了一個口吐蓮花能夠說服一國國君的說客,擔憂道:“趙軍來犯,求援少梁不是該由執政去聯係嗎?至少也是太子派遣人出訪魏國,才能求來救兵。可是弟子不善言辭,性格魯莽,恐怕真不適合做這樣的事啊!”

“你想多了。”王詡根本就連想都沒想,就一口讓公孫鞅死心。

隨即開口道:“你以為邊子白這樣的人會選擇將魏國作為最後的底牌嗎?”

“難道還有其他的辦法不成?”公孫鞅覺得他的老師這一刻有點神,完全說的和他想的不是一回事。

王詡愣了愣,突然問道:“你就沒有想過齊國?”

“齊國?”公孫鞅恍然,可是他不認為齊國有參戰的可能啊!再說讓他去魏國求救,似乎還能求來救兵,畢竟魏國是衛國的盟主,是保護國,一直充保護費非常積極的衛國求援,就算魏國一時半夥不想和趙國交戰,也不得不撕破臉皮了。可是齊國?

田氏雖然和趙國不合。

趙軍也經常欺負田齊,可是相比魏國,要讓齊國出兵難上加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衛國太弱,齊國就算是出兵,最後肯定會演變成齊國和趙國的交戰,而把衛國摘出去。這種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精明的齊人肯定不會幹的。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軍也經常欺負田齊,可是相比魏國,要讓齊國出兵難上加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衛國太弱,齊國就算是出兵,最後肯定會演變成齊國和趙國的交戰,而把衛國摘出去。這種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精明的齊人肯定不會幹的。

再說,自己憑什麼讓齊國出兵呢?

一點理由都沒有,甚至他去了齊國,還會被齊國羞辱一番。畢竟衛國不去向魏國求救,來齊國求救,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但是王詡也有自己的理由,他凝神道:“一直以來,我認為想要破衛國的局麵,一種辦法就是衛、魯、宋抱團,合三國之力,雖然不及三晉之強,也足以和一豪強相媲美。但是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魯國不想因為其他諸侯的戰爭疲於應付,他們寧願受到齊國進攻的時候求援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