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之極!”
“無知小兒,豈不知天下英雄?”
王鍾非但沒有被邊子白的氣勢震懾住,反而氣地笑了起來。魏國不是對趙國沒有想法,而是完全沒有辦法。當然,文侯時期魏國和趙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文侯一直努力想要維持‘三晉一體’的局麵。雖然也有對趙國不滿的時候,但總是盡力不讓這種結盟徹底的瓦解。
原因很簡單,‘三晉一體’的魏國才擁有霸主的真正實力。至少‘三晉一體’時期,魏國不僅僅能夠欺負日漸衰弱的秦國,還能同時欺負齊國,爽爆了。作為三晉之首的魏國,隻有在統合了趙國和韓國的力量之後,才擁有對任何對手無視的實力。僅僅憑借魏國一家,恐怕連趙國和韓國聯合起來都不見得能有必勝的把握。
可是自從魏擊繼承魏侯爵位之後,就發生了變化。
韓國就不說了,沒有什麼存在感。尤其是自從三家分晉之後,韓國一直和鄭國打的死去活來。而且韓國軍隊經常打不過鄭軍,丟人都丟到姥姥家了。連內亂不止的鄭國都打不過,卻擁有和魏國和趙國一樣的身份,就連魏擊都覺得韓屯蒙這個土鱉,越活越回去了,真他娘丟三晉的臉麵。
即便弱成了這副鬼樣子,韓屯蒙竟然還派兵攻打過一次齊國,簡直讓人無法看懂這位韓侯的腦子裏到底是長蛆了,還是灌漿了?
可魏擊最恨的還是趙國,太不服從管束了,處處和魏國過不去,幾次忍耐無果之後,魏擊甚至一度有心剿滅了趙國。要不是實力不允許,他還真這麼做了。等到兩國的關係已經跌入冰點,甚至趙國在楚國的幫助下大敗魏國之後,徹底成為了死敵。
吞趙的心思越來越重,但是魏國君臣上下卻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魏國的軍隊一直都有行軍訓練,還是諸侯軍隊之中最為嚴苛的。但是比起趙國的騎兵,步兵速度再快,能快的過四隻腳的畜生?
雖然有萬般的念頭,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突然聽到邊子白說什麼‘平趙三策’,魏擊也覺得對方是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在他看來,這種不著邊際的想法根本就是空談而已。沒有一點實施起來的可能性。頓時,魏擊也興趣寥寥起來。反倒是他的小兒子公子緩卻很有興趣,也可能是裝的。畢竟餉食的時候就替邊子白說了不少好話,這會兒功夫,總不至於變卦吧?公子緩眉飛色舞道:“邊大夫大才,還請不吝賜教!”
兒子的表現盡收眼底,說不是失望,還是欣慰。魏擊在心頭也是暗笑:還是太年輕了,太容易被心緒所左右了。
邊子白也不在乎聽眾的不配合,開始說起他的辦法,戰略的部署其實很簡單。趙國擁有的國土差不多是後世山西的中北部,且有太行山和太原穀地,但是邯鄲和晉陽的道路,並不通暢,這就給他的計謀找到了突破口。針對趙國南北交通不便,趙國南部產糧,無法北運。但在北方邊境趙國有很大的防禦壓力,主要是來源於草原異族的侵襲。尤其是趙國的國都邯鄲在魏、衛、齊的交界處,防禦壓力本來就很大的弱點,從晉陽周圍的糧食需求和使用,開始剖析起戰爭的部署。
“趙地狹長,中部又有太行之險,阻礙了大魏東進的交通要道,但這也是趙國的致命弱點。趙國尚武,但並非是虎,而是狼。狼頭雖堅硬無比,但是弱點就是腰太脆弱,一旦晉陽受困,趙國不得不從邊境調兵。那麼對於在中山的魏軍來說,機會就來了。”
“因為趙國根本就不敢冒著丟棄晉陽的威脅和魏國來一場正麵的較量,這也是為什麼打狼打腰的戰術,原因就是攻克晉陽雖然很困難。但是對於魏國來說是有利的局麵,而且還是最有理的局麵。因為晉陽在趙國的中部,邯鄲的趙軍北上困難,還有國都抽調軍隊之後,國都空虛的擔憂。”
王鍾還以為邊子白有什麼雄才大略,原來是對晉陽動手。
難道魏國就沒有想過這個辦法?
不但想過,還多次討論過。但是魏國君臣統一認識之後發現,魏國根本就沒辦法攻擊晉陽,因為晉陽很久之前就是晉國的都城,城市規模也好,防禦也罷,都會讓攻城部隊陷入絕望之中。損失太大,魏國甚至擔心一場大戰下來,損失會讓魏國的國力達到傷筋動骨的局麵,恐怕再也無力壓製趙國。
王鍾嗬斥道:“邊子白,你也太想當然了,你知道晉陽城高幾丈,護城河,城外溝壑有多深?你根本就不清楚,不知兵事,卻出口言兵,豈不知貽害無窮?”
王鍾瞬間就給邊子白按了一頂帽子,就差指著邊子白的鼻子說他是個禍害了。
魏擊也點頭認同道:“晉陽城高五丈,城外溝壑三丈有餘,又有忻口之險,汾河之便利,依山伴水,易守難攻,雖有數十萬大軍,卻難以逾越,大魏武卒雖有天下強軍之名,卻也難撼此等堅城,實乃不智之舉。”
他倒是很明白,就算是魏國武卒天下獨步,也要在晉陽下吃癟。
晉陽曾經還是晉國的都城,營造數百年,城高壑深。就算是三家分晉之後,晉陽成為了趙國的大城,還一度將都城設在晉陽,原本就高牆堅城的晉陽還經過了多年的營造和修繕,規模更是超越以往,達到了曆史最巔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