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僭越(1 / 2)

老秦太彪了!

一點道理都不講,就要拿刀子上。

這很符合老秦在中原諸侯眼中的形象,如果老秦突然間講道理擺事實,這還是老秦嗎?

嬴渠梁一開口,就獲得了在場大多數諸侯和權貴的認可,因為沒有一個諸侯比老秦更適合出手調教韓國了,唯獨有兩個人反應不是如此。

一個是魏擊,他多少能夠猜到贏師隰這麼多年心裏想著什麼。秦國崛起,參與中原事務,這是贏師隰最渴望得到的機會。同時,隻有參與了足夠多的中原事務,老秦才能夠獲得再一次走到台前,甚至恢複爭奪霸主的實力。

誰都知道,通過戰爭是提拔親信最好的辦法之一。

贏師隰回到秦國的時候,他是孤家寡人,連國都都不敢住的國君,可謂舉國上下都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重臣,恓惶之極。為此,不得已之下才遷都櫟陽,之後在潼關附近設立了四個縣,作為自己的直接管轄區域。可以說,偌大的秦國,秦公贏師隰能夠直接管理的地方也就是這四個縣而已。其他的城邑,要麼是控製在甘氏一族手中,要麼就是控製在蘇氏一族手中,根本就沒有他插手的機會。除去這兩個頂級的封君,其他封君似乎對贏師隰也是聽調不聽宣而已。

這種局麵之下,贏師隰就不得不重新培養自己的班底。當年跟隨他在魏國的親信自然好安排。但是人數太少,根本就難以控製偌大的一個國家。而這些年培養起來的人才,僅僅是在軍隊中有影響力,而且普遍都是中低級軍官。

廟堂之中,還是讓贏師隰非常忌憚的封君們的領地。氣得他基本上就不上朝。

而秦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舊貴族的勢力太強,而被贏師隰看重的新貴沒有絲毫建功立業的機會,一直難以在朝堂之上給予足夠多的支持。可以預料得到,贏師隰隻要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肯定會撩起衣袂就會往上衝。不要擔心一個國君的決心,贏師隰需要戰爭來重塑自己在秦國的控製權,這是顯而易見的,就連他的兒子公子梁也非常清楚。

一旦老秦人的戰爭機器開動,絲毫沒有退縮的可能,而且自備幹糧,好處不要,白幹都願意。

可是秦國崛起並不是魏擊希望看到的一幕,對秦國來說,眼下臣服於魏侯的強勢,是因為兩國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秦國已經沒有可能對魏國在短時期內造成威脅。但是不要忘記了,秦國衰弱到如今的地步,主要原因還是和魏國的河西之戰接連受挫,傷亡慘重。很難預料,等到秦國強盛了,贏師隰是否還會像如今這樣聽話?

即便那時候贏師隰老了,薨斃了,但是魏擊看向嬴渠梁的眼神很複雜,他覺得贏師隰如果眼沒瞎的話,選擇嬴渠梁作為儲君的可能性很大。不同於衛國的太子訓,嬴渠梁在諸侯眼中還是小萌新一個,毫無存在感,但第一次在諸侯盟會之中亮相,卻有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似乎嬴渠梁會給人一種水到渠成地持重感,絲毫不會因為他開口說的話粗鄙,而降低評分。就算是嬴渠梁的話聽起來很不舒服,但是他的年紀也是迷惑,才十六七歲的公子,還沒有真正成年,做錯事況且能夠原諒,何況是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呢?能夠在國君紮堆的宴會上跳出來說話,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對調教儲君有著瘋狂執念的魏擊來說,嬴渠梁入了他的眼,此人可能是今後他兒子的勁敵。

另外一個氣急敗壞的人恐怕就是韓王孫了。

聽到嬴渠梁要拿韓國開刀的打算,韓王孫後脊梁骨都像是冰住了似的,冰冷的寒氣嗖嗖的往上衝,禁不住地顫抖起來,秦人不會真的打算將韓國滅國吧?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隻要魏國稍微給於一點配合,秦人絕對有這份實力。當然,不是將韓國全部消滅,而是將韓國在中原平原的土地全部占領,至於上黨這種破地方,誰要誰去!

要是換一個人跳出來表示,要給韓人一點顏色看看。

韓王孫根本就不在乎,隻要不是魏國,韓國怕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