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公看來,衛國肯定要涼了。
就衛國的軍隊,麵對趙軍,什麼時候贏過?
這並不是魯公看不起衛國,而是將心比心,魯國麵對趙國的軍隊也要涼。畢竟,魯國一直被齊國欺負,而趙國是可以隨便欺負齊國的存在。
當然,吳起時代的魯國也外強中幹過,但也就打了一場勝仗而已,最後吳起還被自己的老師給嚇跑了,因為不孝,所以他老師認為他肯定是不忠的混蛋,準備等吳起打贏了齊國之後,回來的時候殺年豬……自從吳起跑了之後,魯國似乎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
說得好聽,三家攻韓,可實際上,衛國最多也就是出點糧食和武器,軍隊就不指望了。畢竟一個趙軍就足夠衛國將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還有什麼實力抽調軍隊進攻韓國?
就魯國和宋國的話……可能打得過韓國軍隊吧?
魯公心裏有點沒底,問國相子思道:“國相,韓國軍隊有多少人?”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這取決於鄭國軍隊有多少投靠韓軍。但是韓國能夠動用的軍隊還是能夠大致估算出來的,子思想了想開口道:“圍困新鄭的韓國軍隊人數在十萬多,如果鄭國被滅國之後,軍隊都投降了韓國。再加上,韓國能夠信任鄭國軍隊的話,極限出兵的話會不少於十五萬人,最多可能二十萬韓軍。”
“二十萬?”
別以為二十萬很多,圍城之戰需要的精兵不多,並非像是野戰,軍隊素養要求比較高。畢竟,野戰的複雜程度,是考驗軍隊訓練成果和軍隊指揮的一門藝術。一般中軍的軍隊,都是長年訓練的精兵,數量至少要達到一半左右。
但是在圍城之戰之中,至少軍隊之間的配合不需要那麼默契。尤其對手是鄭國,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城邑和國土,隻有一個國都搖搖欲墜的時候,更是如此。將軍隊中實力比較強的精兵放在城門附近的方向,其他外圍的軍隊要求不那麼高了。
雖說戰鬥力不會高到一個讓人絕望的程度,但是數量還是讓魯公臉上驟然變色,魯國的軍隊五萬,宋國的軍隊大概維持在七萬左右,滿打滿算兩個諸侯的所有軍隊隻有十二萬。當然,這是沒有發動國內動員之前的數字。
而且不管是魯國也好,宋國也罷,都不可能將所有的軍隊都抽調出來威脅韓國。畢竟,齊國和楚國也不消停,總要留下一半的兵力來應對特殊情況的出現。六萬聯軍,對上二十萬韓軍,魯公覺得把握有點渺茫,萬一連褲衩子都輸掉了,他這個聯軍發起人還怎麼混?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的,就是拿不定主意,他沒有想到,一個韓國竟然有實力如同楚國一樣,動員如此龐大的軍隊。原想他估計的韓國軍隊數量在十萬左右。大出他的意料之外,說話的底氣也弱了下來:“這個國相,是弄錯了?”
子思一愣,隨即心底明鏡似的明白了,魯公要慫了。
可對於衛國來說,邊境上有幾萬宋魯聯軍,可以分攤衛國很大一部分防禦上的壓力。魯國要開口幫忙,衛國自然要支持一下,軍隊真拿不出來,但是下軍可以放在聯軍之中。而且在子思看來,魯公的提議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宋國不需要魯公去動員,指多年前,韓人還在戰場上俘虜了宋公,還被囚禁了起來。宋人對韓人的態度,無一不是恨得牙癢癢。有機會黑一把韓人,宋國沒有理由要退縮。如果上升到了為宋公報仇,現任宋公根本就不敢阻攔。一旦阻擾,就是不孝之子,大逆不道。
子思佯裝迷惑,隨後拍著大腿道:“老夫也是隨口一說而已,實際上韓人能夠動用的軍隊不足這麼多。”
魯公差點鼻子都氣歪了,你水口一說,老頭子差點被嚇出尿來?可是子思的人品還是很不錯的,當即表示,有人比他更了解:“韓鄭交戰的詳情,內史府非常了解,不如這樣,讓我國內史令來為魯公詳細解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