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士昏禮 下(1 / 2)

臨走的時候,公子虔還收到了意外之喜,就見列禦寇拍著公子虔的肩膀,他雖然很不喜歡被人拍打肩膀的場麵,但必須得受著,這是公子虔來到帝丘之後不就學到的人生格言,很憋屈,但至少不會讓自己惹上惹不起的人。

鶴發童顏的老神仙,說話的語氣聽不出有哪怕一絲一毫的慈祥味道:“小子,你比你爹有眼色。”

從這話就可以聽得出來,列禦寇見過贏師隰,不過年代可能比較久遠,至少公子虔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估計應該是贏師隰在魏國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來少梁遊學的列禦寇。要不是當年的列禦寇身份還不太高,名聲沒有眼下聲隆,贏師隰這個落魄公子還有機會能夠見麵。

公子虔想點頭承認,卻怎麼也不敢超越他老爹的成就。隻好幹巴巴的笑著,笑得賊難看。他老爹自然是蠻橫的,當然那種蠻橫說起來有點可笑,僅僅是維持了一個流亡公子的體麵和固執。就像是一個雞蛋,表麵看似堅硬,但內心虛的一逼。

“小子,你回去給你老爹說,隻要秦軍抵達韓地,鄭人的事情老夫替你們辦。”

聽到這句話,公子虔沒來由的膝蓋都有些輕,心頭狂喜,忙不迭的感謝道:“多謝老神仙成全。”

列禦寇隻是歎了一口氣,鄭國剛剛被滅國,不服韓人的鄭人多得是。想起自己來帝丘城的目的,並非是給女兒路縵辦婚禮。他離開鄭國的時候,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在衛國過得好不好。他隻是認為,女兒的人生不見得一帆風順,但至少很少有人能夠欺負路縵。就路縵的身手,要是受了委屈,基本上當場就報仇雪恨了。

他之所以放棄隱居的生活,趕來衛國遊說諸侯,目的就是希望以魏國為首的諸侯能夠幹預一下鄭國和韓國的這場戰爭。鄭國因為內亂,已經無力支撐起一場國戰。甚至連保存諸侯的顏麵都頗為不易。但是韓國不同,韓國氣勢正盛,已經不是鄭國能夠抵擋的存在了。列神仙的目的就是讓諸侯出麵幹預,為鄭國留下諸侯的身份,不至於被韓國滅國。

可是等他到了衛國不久之後,就聽到了新鄭傳來的噩耗,國都被破,鄭國滅亡了。這份滅國亡家的仇恨,說什麼也不能忍耐下去。隻要有機會,列禦寇還是有心事給韓國上眼藥,讓他們為自己的貪婪付出足夠的代價。

而他在鄭國的地位還不僅僅是名士而已,更是一個深入民心的精神領袖。加上鄭國和韓國連年戰爭,雙方死在戰場的人數不勝數。基本上新鄭的每家每戶,都和韓人有仇。

這樣的局麵,隻要有一個人跳出來稍微煽動一下,複仇的種子就會變成火焰,點燃整個鄭地。

到時候函穀關方向有秦軍大舉進攻,而後方的鄭地又有反叛。要是韓人不動用一點雷霆手段,恐怕滅國都很有可能。一場絕望的屠殺將是無法避免的結局。可以預見,鄭人將徹底被推到了韓人的對立麵。甚至子氏等豪族也不得不思量自己繼續投靠韓人的結果將是眾叛親離的下場之後,也會做出選擇。

而煽動鄭人的列禦寇,到時候也需要麵對鄭人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

可對於秦人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翌日。

濮水邊上的一條灌溉渠邊,大隊的迎親隊伍站在河岸邊上,麵對一條比船寬不了多少的小河溝。邊子白有點恍惚。

沒辦法,這是習俗,他即便有標新立異的心思,也要考慮這個時代的感受。

趙武騎在馬上,來回的在對岸打探消息,請來的樂人一個個都熱地如同狗子一樣,吐著舌頭大口地喘著粗氣。

終於,趙武手中的小旗子揮動了幾下,白圭見狀頓時從地上跳起來,對樂人們喊道:“諸位吹起來,吹起來!”

鍾鼓琴瑟,高級的禮器就不用想了。

也不是這個場合改用的樂器,倒是絲竹笙簫非常適合此情此景。走在最前的子辰看到小河溝的那一刻,也樂了。

覺得老師說過,居於形式的可悲,是人無法改變的慣性。

而白圭卻訕笑道:“濮水太遠了,也需要大船才能過車駕,這條河雖然如今看著小,主要是最近不下雨,水位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