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軍隊訓練,苟變倒是覺得沒什麼,他是嚴格按照邊子白的要求,去執行的訓練大綱。
但是地下的將帥就不一樣了,他們有完整的一套理論,也可以說訓練的經驗。軍隊演武,講究的就是排兵布陣,士卒需要不停的從傳令的旗幟中和鼓點中聽到指令,畢竟戰場上幾百人是不成軍的,一旦打起仗來,小陣仗也是成千上萬人,大陣仗幾十萬都有過。
一旦傳令不通暢,士卒沒有及時接收到變陣的命令,數萬人的軍隊就會亂成一鍋粥。
訓練士卒,也就是訓練士卒的反應力。
可是邊子白呢?
他要求士卒每天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學習……
喵了個咪的,什麼時候軍隊有這個製度了?這又不是太學,不培養鬥嘴寫文章的士子,而是要求拿起刀劍來殺人的丘八。讀書認字這種事,突然降臨到了軍隊的頭上,頓時讓地下的軍將們叫苦不迭。
邊子白要求不高,以千字文為藍本,每天認十個字,加上一些常用的字,總數在一千二百個左右。學的多有獎勵,學不會就懲罰。要是實在太笨,十天半月連一句話背不下來,就隻能轉去城防軍之中,徹底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原本,將帥們還擔心士卒的士氣太低落,加上上官做事太過匪夷所思,會引起士卒的不滿。
可惜,沒有一個士卒反對的,反而經常有士卒會因為‘表現’良好,獲得獎勵。隨著士卒們讀書認字的數量越來越多,將帥們卻如同一口吞了數隻蒼蠅,還要說服自己這不是蒼蠅,而是黑木耳一般難受。
這還僅僅是其一。
還有更讓軍將們不安的是,邊子白廢除了所有的軍隊武演訓練,反而用一套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訓練辦法,來折磨士卒。可是士卒呢?卻好像沒有太多的意見,一方麵,認字識字本來就很讓他們感激。對於士卒來說,他們當兵打仗,主要是沒辦法。編戶齊民製度下,基本上國戰,每家每戶都要出人出力。就算是常備軍,基本上也是三兩戶就有一個青壯被選入軍中,逃兵是大罪,家人都要遭殃不說,自己名聲也不好。無奈之下,被選入的年輕人不得不在軍中呆著。
可是學會了讀書認字之後,他們就算是離開了軍隊,也能夠進入商隊做個不入流的管事。這簡直就是戰國版的培訓學校。士卒一個個都想著畢業後獲得更好的工作,反而熱情高漲。就算是要訓練一些讓他們覺得對戰爭沒有多少用處的列隊、行走和跑步,都沒有任何怨言。
但是將帥們的心裏卻越來越沒底氣起來,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
恐怕真不能,所有人都有種悲觀的情緒彌漫在頭頂,甚至有人琢磨著怎麼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這種很有技術含量的技能。
邊子白看到將帥們迷茫的眼神,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擔心。他也有自己的考慮,通過條件反射來控製士卒是眼下軍隊訓練的主要目的,但這樣有一個壞處,士卒在作戰之中隻有對熟悉的戰場環境才會有正確的判斷。
可是識字之後就不一樣了,最直觀的就是應變和學習能力大大提高。這就像是後世的德國,完成了普及小學教育的德國,就能橫掃歐洲,士兵能夠將武器和訓練完全運用到戰場上去,並發揮最大的威力。另外,他恐怕還存有試驗的目的。
一方麵看士大夫們會反對嗎?
沒有。
衛國的士大夫根本就不關注軍隊。
其次就是為了檢驗這套辦法的可行之處。
軍隊當然需要血性的支撐,要有信念,體格強壯,作戰頑強之類,才能被稱為是強軍。但是衛國軍隊都不具備這些條件。唯一能夠有所提高的就是文教水平。當然讀書多了,心思也就活絡了。可邊子白也沒有打算培養出一批能寫會算的士子出來,這些士卒隻不過是最多也就是能夠寫個家信就可以了。
這樣的學識,僅僅是一群完成了掃盲的年輕人,生不出多少懷心思。
邊子白起身道:“去演武場查看一下士卒的訓練成果,另外苟變留一下。”
等人離開之後,邊子白詢問道:“苟變,訓練一點成效都沒有嗎?”
苟變為難道:“將主,不是說一點成效都沒有。其實效果還是不錯的,我甚至能夠看出每天花一個時辰讀書識字之後,一開始沒有變化,但是最近士卒雖然並沒有在搏殺技能上增強多少,但是小規模之間的配合卻更加默契了。這也是讓在下非常疑惑的地方。可是將帥們卻心裏沒底。我們要麵對的是趙軍,說是天下強軍也不為過。可不是靠讀書識字就能擺的平的對手。”
“這些我都清楚,先去看看士卒,然後再說。”邊子白聽到士卒似乎懂得配合了,頓時放心不少。
軍營之中,公子虔跟著一群將帥行走在營地裏,看著一群群的士卒圍聚在一起,不少人手裏還拿著木牘之類的書寫工具,還有毛病。整個人都有點不好了,衛國難道讓一群讀書人去當兵?這簡直就是暴斂天物啊!老秦要是有這麼多讀書人,還會苦於沒有人才而陷入無人可施政的地步嗎?
“大黑,幫我看看,‘孬’這個字怎麼寫?”
“不會,找別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