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你就是這樣的人(1 / 3)

大河,戚邑渡口。

這是從衛國境內去朝歌最近的道路了。要是不選從這裏渡河,就要沿著大河往東去馬邑渡河,繞很多冤枉路不說,還不安全。

站在堤壩上,眺望碼頭外大船小船夾在其中,遠遠望去,一眼看不到頭。卻找不到一艘渡船可過河,這是列禦寇沒有想到過的局麵。他雖然是天下名士,但是對付一個碼頭巡查的小吏,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總不能腆著臉去站在對方麵前傲然道:“老夫是列禦寇!”

然後等著對方翻著死魚一樣的眼珠子,梗著脖子說:“沒聽說過!”

名士養望,同時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聲,愛惜羽毛。看著近在咫尺的船隻,列禦寇也是滿腔的無奈,隻好去城邑城內找一找辦法。於是他對跟在身邊的弟子說到:“去戚邑。”

大弟子子辰似乎還不甘心,開口道:“老師,要不讓我去吧?”

子辰是跟在列禦寇身邊年紀最大的弟子,但從本質上來說,三十歲的男人,在名士群裏還是年輕人。眼看著老師一家人被堵在了渡口,他立刻站出來表示可以為老師分憂解難。可是列禦寇卻搖頭道:“沒用。你看看渡口上的軍隊是什麼人?”

“因該是城防軍吧?”子辰有點不確定道。

列禦寇道:“子辰,且不說衛國崇尚儒學,孔門三代,在衛國近五十載,門生遍布衛國各個城邑。我乃道家之人,雖薄有名望,但在衛國也隻是在戚邑、帝丘、朝歌城中有人聽聞。鄙陋之處,鄉野之間,恐無人所知也!”沒辦法,道家從一出現就走高端路線,逼格要比儒學高,還神秘莫測。更重要的是,窮人不知道。而列神仙的名頭,對於看守碼頭的城防軍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他也不想用。

其實他已經猜到了對方的身份,城防軍,或者說是農兵。衛國的上軍都抽調去了帝丘,這會兒正在往回趕。戚邑北方的大片城邑,都已經沒有了上軍的身影。留在當地的軍隊隻有一個身份——城防軍。也就是戰鬥力最差,基本不能上戰場的農兵。

農兵的指揮官,最多也就是鄉間的小貴族,甚至還有可能是有幾個糟錢沒地花的土豪商賈子弟。這樣的人會聽到列禦寇這個煌煌大名膝蓋發軟嗎?

答案很不好說啊!

就連子辰也察覺到了自己有失計較,計劃雖然很好,但卻出現了紕漏,自己還沒有發現。按照往日,戚邑不會戒嚴,更不會軍管。要是錯開和上軍渡河的時間,他都能從容而過。此時此刻,列禦寇恐怕也想到了戚邑港口被軍隊控製的原因。邊子白的大軍要道了,這等速度,讓列禦寇大吃一驚,這家夥好快的速度。三天的路,最多一天半就到了。要是衛國的上軍真的一直有如此麵貌,等到戰時,趙軍大意之下恐怕真要吃大虧了。

列禦寇這個連國君都要降階相迎的超級名士,麵對鄉間的小土豪,估計對方不給麵子的可能性很大。不是對方不敬畏名士,而是沒有聽說過。就算是名滿天下的列禦寇也沒有自信,在想見土包子的麵前,找到他天下名士的優越感。

子辰聽完之後,一陣無語。

他不是心裏有話不敢說,而是無話可說。

子辰從帝丘來,還在帝丘度過了一段對他來說非常值得回憶的日子。這個城邑實在是太繁華了,甚至新鄭和帝丘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美食,繁華的商業,還有衛人那種開放墮落的風氣,時不時的讓他們這些年輕人熱血沸騰。

甚至衛國的女閭都要比鄭國的高檔,這讓他們這些隻有見識過鄭國繁華的土包子情何以堪?

唯獨被鄭國比下去的方麵,恐怕就是軍隊了。

鄭國是武士群體組建的軍隊,戰鬥力超強。可以說,鄭國的軍隊體係才是武卒的原形,數百年來鄭國一直保留十萬常備軍地的兵力,這是其他諸侯都不敢想象的底氣。怪不得當年鄭伯連周王都不放在眼裏,這還是周王剛從關中鎬京遷入洛陽的時代,周王的實力和威望還很強。要不是鄭國的國力無法和周圍的大國相比,加上鄭國地處中原腹地,幾乎所有爭霸戰爭都沒有缺席過,倒是軍隊的規模一直停留在十萬人左右。

但就是這十萬人,當住過晉國為首的四十萬聯軍,楚國為首的五十萬聯軍,都拿鄭國沒有什麼辦法。

這是一個為了戰鬥而存在的諸侯國。

衛國的軍事實力,給鄭國提鞋都不配,這也沒什麼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