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列禦寇這尊大神,饒是王詡這等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物,也不免有心虛的時候。
可是人來了,還是自己邀請過來的,總不能視而不見吧?
從城樓上下來,安排人出城門幾百米的樣子,再遠,恐怕到時候列禦寇的車隊就要進城了。再著說了,他邀請列禦寇也是存著私心的,對方講學的水平也是極高,王詡為了讓弟子們拓寬眼界,也算是豁出去了。
但是他說什麼也不敢將家財全部豁出去的魄力不是?
站在車隊麵前,王詡心頭百般滋味,口幹舌燥的招呼道:“列兄遠道而來,小弟怠慢了。”
龐涓有點恍惚,他發現自己的老師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對誰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就算對方的身份是國君也不能激起老頭的心緒。可是,他終於看到了自己的老師也有放下一身傲慢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眼珠子滴溜亂轉起來。
“賢弟,上車,快走。”
列禦寇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客人該有的樣子,反而催促王詡上車趕路。王詡稀裏糊塗的上了車,一腦門子的官司,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好在列禦寇開口解釋了起來:“上軍就在老夫後麵,好家夥,這幫人也不知道怎麼想的,一個勁的跑,差點就被追上了。”
列禦寇心有餘悸的樣子,仿佛不似作偽。可王詡納悶了,他顯然還有點轉不過彎來,似乎以為列禦寇是危言聳聽。一來軍隊行軍速度,不管是哪國的軍隊,都如同溫吞水一般的閑適。倒不是說軍隊不堪造就,故意拖延行軍速度。
而是大軍行進過程之中,輜重,人員,還有兵種之間需要協調,很難提高速度。
魏國的武卒為什麼能夠急行軍?
因為沒有輜重的拖累。
魏國武卒的行軍最多可以持續三天,也就是說,每一個士兵都會攜帶所有的武器和盔甲,然後攜帶三天的軍糧。行軍速度可以達到軍隊能夠達到的極限速度,一日行軍四舍,甚至更多。但是這種說法卻不太現實,一舍就是三十裏。當然,也有一種說法,魏國武卒能夠半日行軍一百裏。
可邊子白近距離觀察國魏國的武卒,也看過他們的訓練,得出一個結論,魏人吹牛逼了。先秦時期的裏作為長度單位,是按照步長來決定的,三百步為一裏,一步其實是後世的兩步的距離,左右腿都要邁一下,一裏絕對超過五百米。一百裏就是五十公裏了,就算是訓練有素的馬拉鬆運動員,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背著超過五十斤的裝備,也不可能在三個時辰的時間內跑完。更不要說長距離奔襲了,這已經超越了人的極限。不僅僅如此,魏國武卒還需要在抵達戰場之後,有立刻投入戰鬥的體力,這就更難了。
很有可能的一種猜想就是,魏人通過誇大自己軍隊的實力來嚇唬對手。但是效果怎麼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戰場跑再快,也無法掩蓋在軍陣的殺傷力。畢竟,衛國這等弱國,單單就行軍速度的來說的話,其實也不算太慢。
正因為看到這一點,邊子白才對上軍的行軍速度非常看重。想要測試上軍行軍速度的極限。而且機會隻有一次,這才有了上軍這次從帝丘出發之後的急行軍。距離不長,但考慮到衛軍隻是在本國境內作戰,三日的行軍距離已經可以大部分滿足衛國軍隊的作戰需要。
邊子白果斷要求上軍,在沒有輜重糧草的拖累的情況下,加上也沒有戰鬥要求,徹底釋放士卒的體力,測試上軍的極限移動能力。這看似不重要,但邊子白卻依然在軍帳之中排除眾議,一意孤行,顯然有他的特殊目的。
可即便上軍行軍大大提高,王詡也不相信邊子白能做到這一點,不過列禦寇的麵子他還是要給,於是帶著列禦寇等人穿城而過,沒有在這千年帝都挺溜片刻,就朝著城外的雲夢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