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寬容也是鞭策(1 / 3)

“既然給了半個月,就給足他,等期限到了之後再說。應龍是遊俠出身,他能做到什麼程度,我沒有給他任何的壓力和要求。顯然在你們看來,他以平民身份獲得了一個將帥的身份,不合禮製,似乎其他人有些不服。可要是憑借一己之力,如果能夠聚攏數千人,並將這些人訓練成一支全新的軍隊,你們還會覺得他不配成為將帥嗎?”

邊子白侃侃而談,反正最後接受考驗的是應龍又不是他。

苟變等人也是麵麵相覷,似乎有點吃不準。可如果應龍真有這等能量,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聚攏數千人,還真沒有理由嫉妒。因為放在他們身上,任何人都辦不到。但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見,南哲沉吟道:“將主,萬一,我是說萬一,應龍在半月之內聚攏了上萬人呢?”

上軍就一萬多人,應龍真要有這份本事。恐怕到時候連邊子白都難以指揮得動這位大爺。可是邊子白卻哈哈大笑起來:“他要是能夠聚攏上萬人,這上軍的事情就算是讓本將和他商量著來,又有何不可?”

這份氣度,頓時讓眾人心悅誠服。可應龍有沒有這份能力不說,別說衛國了,就算是加上周邊的宋國、魯國、遊俠數量能有多少?總數也不可能突破一萬人。應龍真要有這份名望,他還用搏什麼出身?直接造反當諸侯豈不是更好?

當然,造反的盜賊普遍不會其他諸侯認可,想要成為諸侯可不容易。就算是盜蹠的出身很不錯,他哥哥就是柳下惠,但盜賊終究是盜賊。被世俗所不容。

“將軍氣度,我等鹹服!”

……

話是這麼說,可邊子白對應龍並沒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大軍作戰,如果將希望寄托在一個對軍事毫無概念的遊俠身上,可見這位將軍距離戰敗被俘的日子也不遠了。

當然,應龍拍著胸脯表示的承諾對上軍來說,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更何況,應龍自從遭遇了那次慘痛的經曆之後,變得謹小慎微起來。沒辦法,出門踩上了狗屎,一次是不慎;兩次,如果還是在極短的時間連踩了兩次,肯定會被人懷疑腦袋沒有靈性。換而言之,不是眼瞎,就是傻。

應龍雖說不是那種喜歡動腦子的人,但他也不願承認自己傻。

而邊子白有太多需要他費神的事了。

隨著戰爭臨近的日子越來越近,僅僅各地開始征召的民夫和青壯的安排,就足以讓他傷神不已。上軍人力不足,就算是民夫和青壯,也要好好利用一番。在冷兵器時代,民夫和青壯都是守城的主力軍之一。

正規的軍隊雖然很重要,但是也經不起長時間高強度守城戰的消耗。

這時候,擁有城牆保護的守軍用沒有經曆過戰陣訓練的青壯,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青壯和民夫在城內,基本上不可能發生野戰之中嘩變大潰敗的可能。軍心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隻要給他們一些武器,就能從守軍手中接過防線和城牆。

甚至連武器都不給,用石頭木頭,這種在平地上殺傷力不足,卻因為城牆被無限放大了殺傷力的普通硬物就能起到和武器一樣的效果。

所以,青壯的安排和繼續的訓練也很重要。

但野戰就不指望了,畢竟邊子白也沒有打算用一萬人和五萬趙軍在夜晚死拚。要是在城內,雖有戰敗之後甕中捉鱉的憋屈。可是在城外,在亂軍之中,甚至連自保都可能變成奢望。混亂中,主將身死也不是不可能。

邊子白隻是打算帶著衛軍打一場不算太難看的戰爭,並沒有立功心切的想要一心求死的念頭。

石灮,朝歌城守大夫。

要是在衛國還沒有遷都的時代,他這身份至少是上大夫的官階。可如今的朝歌,城中都是落魄的小家族,除了幾個殷商時期就在朝歌定居下來的殷商後裔,基本上朝歌城內沒有一個能夠說話響亮的大人物。

王氏雖然身份不差,可是在衛國,繼承殷商所有政治資產的是子氏,根本就不是王氏,所以就算是王詡,也不過是朝歌的鄉間貴族而已。在衛國還進步到上流權貴的圈子裏去。當然,這是王詡在去楚國求官之前。等他在楚國獲得了客卿,乃至令尹的官職之後,就不一樣了。一個上國國相的身份,就算是衛公目中無人,也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