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招降(1 / 2)

苟變是一個正直的人,但是他接下來的行為詮釋了,一個好人學壞的所有細節和過程。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也是一個成長的故事。

但相比苟變帶著衛國的上軍主力手段百出的伏擊趙國的運糧小隊來說,這場在大河邊上衛國和趙國的生死之戰,終於迎來了第一次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戰。

衛國缺乏地勢上的優勢。

又是實力弱的一方。

不管做出什麼樣的準備工作,從戰爭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局麵之中。

這種局麵甚至在趙軍主力渡河成功之後達到了頂峰。在趙軍帥帳之中,龐爰滿意地看著一幹手下,他們身體內的熱血還沒有冷卻,一如既往的如同在邊塞時候的那樣,隨時隨地都能迸發出一切力量,用雷霆般的攻擊,將衛國軍隊的阻擋擊潰,撕碎。對此,作為主將的龐爰深信不疑。

這也是為什麼大戰之際,他現在還有心情談亂一些關於戰略的高深問題,就算是買弄自己,也可以猜到這位趙軍主將的心情是多麼的燦爛。

“爾等以為老夫放棄攻擊平邑的計劃,選擇看似更加不容易進攻的馬邑,難道是腦袋一熱的想法嗎?”

龐爰自顧自的說道,趙軍自己在沒有任何阻擋的情況下,五萬大軍安全渡河並抵達馬邑城下,已經完成了他大部分的戰略意圖,對此,他以為收割功勞的時候到了。

“非也,我等武將被稱為武夫,被文臣名士所不喜。但是老夫要告訴你們,武將才是這個時代的主宰。在邦交沒有任何用處的時候,隻有武將才能讓國君洗刷恥辱,讓國人獲得榮耀。武將是謀略集於一身的統帥,既需要謀定於朝堂之上的文韜,也要有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膽略。這才是一個名將該有的氣度和才能。”

“表麵上看,攻克平邑,大軍揮師南下,拔除中牟,朝歌,然後於戚邑隔河相望,就算是中牟不在衛人的固守計劃之內,容易攻克。但是朝歌和平邑都不容易攻克。尤其是平邑,別被表麵的好處給迷惑了,攻克了平邑之後可以將衛國上軍殲滅,但是你們想過鄴城嗎?”

“魏國在鄴城屯兵五萬,哪裏是那麼好相與的?老夫選擇馬邑下手,就是要讓魏國的五萬大軍連看戲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在關鍵時刻加入戰爭,讓衛國上軍在戰敗的同時,還被魏國大軍保存。此對我趙國極為不利,國君的意誌一直是南下,吞並衛國。為此,我們要讓衛國上下都對戰爭失去信心,而殲滅衛國上軍僅僅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更何況,馬邑一旦被攻克,平邑的守軍肯定會退守戚邑,甚至整個衛國在大河以北的軍隊都會退守戚邑。我等隻要攻下眼前這個小城邑,就能將衛國在大河以北大片的國土收入懷中,而且老夫采用的就是陽謀,堂堂正正的告訴衛人,老夫就讓他們首尾不能顧,不得不乖乖的接受戰爭不利的後果。”

“衛國主將邊子白不過是個娃娃!”

想起在衛國帝丘的經曆,老頭有點心氣不順,尤其是自己的親衛騎兵隊還死於這小子之手,更是新仇加上了舊恨,恨不得將邊子白梟首示眾方解心頭之恨。不過也有意外,萬一邊子白這小子投降了,他就算是有殺人之心,恐怕公子重也不會允許他怎麼幹。

畢竟邊子白衛國卿大夫,為國之重臣,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但是對士大夫的優待,趙國不能開惡例。要是邊子白投降的話,這貨多半能夠在趙國混上一官半職。當然卿大夫就別指望了,不入流的小官倒是很有希望。想起這些,老頭就沒來由的生氣。語氣頓時重了幾分,更急切了不少:

“老夫說這麼多,就是要讓爾等明白,馬邑必須要在我趙軍的鐵蹄下被攻克,而且要快,要讓衛人在毫無反應之中,接受一半國土被放棄的慘痛教訓。爾等可知!”

……

趙軍帥帳內,龐爰對著手下侃侃而談,要是將他腦袋上軟塌塌的皮弁,換成逍遙冠,手裏再給他塞一把羽扇,臉上撲點粉,捯飭捯飭,說不定能冒充三國的哪位美少年都督。就是龐爰在邊塞幾十載,臉上皮都和老樹根似的,再說長相也磕磣了一點,老了一點,眼神凶了一點,嘴大了一點,一口大黃牙之外,沒多少區別。

“將軍英明!”

“老將軍之謀,鬼神莫測!”

“我等愚鈍,不及將軍萬一也!”

……

“諸位,老夫喊你們來,可不是讓你們奉承的,如今馬邑在我大營兵鋒之下,卻不見敵酋出城獻城,顯然是心存僥幸,為今之計,必然要破城。老夫問:馬邑這城門如何破?用什麼辦法破?”

別看龐爰口口聲聲說不讓地下的將領奉承,可是聽著手下們的奉承還是非常得意。

“將軍,某以為,土丘法雖然耗費時間多一點,但我大軍五萬人,隻要人人懷土,何愁不能成丘?待丘成之後,城自然破矣。”

在大炮還沒有出現的時代,攻城永遠是一個困擾著所有將領的巨大軍事命題。城牆太厚,太高,用雲梯攻城雖然簡單,而且軍營之中也容易打造。可是,這種攻城方式會帶來巨大的傷亡,一旦傷亡過大,軍隊的銳氣沒有了,就沒有繼續戰鬥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