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主,斥候回來了!”
“傳!”邊子白看著有點心不在焉,他自從昨日聽說了這地方曾經是大禹治水的遺址,一直就琢磨著想要去遺址瞧一瞧。可現實讓他很失望,他壓根就找不到任何禹皇治水的遺跡,除了傳說就是傳說。
這讓他很鬱悶,他可是想著將很多曆史時間記錄下來,彙集成冊之後,供後人研學的文獻。可是這個想法,讓他落空了。
原本,黃河在戚邑附近分道南北,變成了兩條寬度都差不多的大河,一條從齊國入海,一條從燕國入海。而河水包裹的中間區域,靠近衛國邊境的地方就是馬陵。
要說大禹在這裏治水也說得過去,畢竟馬陵的出現,衛國東北部有成為窪地的可能。要是沒有人工開鑿河道,似乎這地方也成不了魚米之鄉。
斥候風塵仆仆而來,躬身道:“將主,都搞清楚了,趙軍前日提前休息。昨日又急行軍已經快迫近馬陵附近。但是按照趙軍的意圖,似乎他們準備在進入馬陵之前修整一日。然後用最短的時間穿越這片山林。按照趙軍的習慣,今日醜時埋鍋造飯,寅時出發。”
“最晚辰時,趙軍先鋒會進入馬陵。”
“中軍和後軍呢?”
“相聚不遠,最多也就五裏左右。屬下發現,似乎趙軍軍糧不足,這幾日後麵刺探的兄弟們傳來消息,趙軍營地裏的灶坑異樣。”
埋鍋造飯這對於野外行軍的軍隊來說在正常不過的日常了。那麼多少士兵會分配一個鍋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了。按照魏軍的標準,武卒會以兩(三十人)為單位一口鍋,因為武卒不僅僅是他們自己,還有武卒自己的扈從。可以說,最精銳的魏國武卒都是士一級的小貴族。他們有資格帶著自己的扈從一起出現在戰場上。
而在其他諸侯,一般會以百人隊為一個灶,輪流做飯的辦法滿足士兵吃飯問題。
為什麼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都知道冷灶冷鍋做飯需要的時間將是熱灶熱鍋的兩倍都不止。而消耗的燃料也是兩倍以上。尤其是在野外,獲取燃料不是太方便的時候,怎麼可能讓所有的鍋灶一下子滿足所有士兵的食物烹飪需求呢?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灶的數量隻需要一千個左右就可以滿足全軍需要。如果說十萬人的軍隊有十萬個灶,恐怕就是自欺欺人了。有經驗的將軍肯定不會上當,每一個士兵都挖一個灶,豈不是笑話?所以有一個故事說戰國時期孫臏用減灶法來迷惑龐涓。這個故事可能沒有問題,但是故事傳播之中就出現了問題,孫臏率領的齊國軍隊進入魏國之後第一天挖了十萬個灶,第二天五萬……把齊國所有的軍隊都送到魏國,也不需要這麼多灶啊!
尤其是這兩個人都是對戰爭非常了解的名將,怎麼不知道誇張到如此程度,真假一看就明,怎麼可能龐涓會相信齊軍傷亡過半的猜測?
斥候是軍隊中的老兵了,經驗一點也不比軍官們少,他的理由很簡單:“將主,屬下發現趙軍的灶中的灶灰比之前薄了。”
灰薄了,自然是因為煮食物的燃料少了。那麼可以間接的反應出,趙軍的食物不足。
邊子白頷首道:“賞!”
斥候滿心歡喜的回去了,有一個賞罰分明的將主,對於他們這些小軍官來說,簡直太重要了。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苟變建議道:“將主,看來趙軍的存糧已經不多。是否再晚上一日進攻,或者放在馬陵北部偷襲?畢竟騎兵都被安排在了馬陵北部的平原上。到時候配合起來也方便一點。”
“不用。趙軍軍糧是否充足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如今我軍以逸待勞,在體力上就有優勢。一旦變更戰役發動時間,必然會需要調度,軍中往來不易,容易出現錯誤。一旦被趙軍發現,我軍之前的準備至少要耗費五成的努力。”
“其次,此戰並非是列陣作戰,而是偷襲。趙軍是否糧食充足,對於偷襲沒有意義。偷襲就講一個‘快’字。以最快的速度衝擊毫無防備的趙軍,以最快的速度擊潰趙軍最重要的中軍,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這才是偷襲的目的。”
“苟變,接下來的戰鬥就由你來指揮。我就不問了。”
邊子白說完,苟變也是一陣無奈。他既有欣喜,邊子白足夠開明的放權,讓他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可同時,卻因為身份並非將主,在調度之中多有麻煩。好在雖然遇到一些麻煩,但憑借他的豪爽性格,多半都能在極端的時間內解決。
苟變這段時間前軍後軍的往來,比邊子白這個主帥都忙碌,似乎邊子白要是不在的話,他就儼然就是上軍主將了。可惜,苟變因為身份的問題,想要一步從中大夫步入卿一級別的官位,確實阻力很大。不同於邊子白,他是世代都生活在衛國的國人,家族隻是以商業發家的普通國人,可畢竟是土著,一旦身居高位,衛國將在短時間內出現一個頂級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