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握緊命運繩索,女人一生必做的23件事(1 / 3)

第一章 握緊命運繩索,女人一生必做的23件事

軟弱的女人總是將個人的重心交付於世俗的認同,往往在生命的岔路口徘徊:而堅強的女人卻用柔弱的肩膀,勇敢擔起自己生命的責任.向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最終抵達幸福和快樂的彼岸。

女人擔起生命的責任.就會微笑著迎接每一個黎明。在磨難中超越自己.勇敢地追逐潛藏在心中的夢想,這樣,女人的生命就會因此而充滿活力。為人生做一次夢

在女人一生的征途中.有太多的心願要實現.有太多的責任要承擔。雖然女人一生要追逐的東西很多.但有一樣東西千萬別遺忘。那就是為人生做一次夢,追逐一次自己的夢想.女人的生命會因此而更加充實。更加充滿活力。

曾經.每個女人都有過兒時的夢想,都有過理想中要追逐的天空。然而,生活的競爭與殘酷使有的女人丟棄了夢想,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所以無論成功或是失敗.女人都應該去追逐一次人生的夢想。這個追逐夢想的過程,會讓女人一生沒有遺憾,更會為女人帶來豐富的生活.也能讓女人在追夢的征程上走得更遠。

在中南海開設超市,這是讓人覺得不可能實現的事。但是.成都的曹世如卻做到了.中南海紫光閣附近就有了她的“紅旗旗艦店”。

中南海,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啊!曹世如也如此,從小就愛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但生長在四川盆地又不從政的她.怎樣實現這個夢呢?

為了這個夢,她苦苦追尋。一次在飛機上,她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把超市開到中南海。她想。中南海雖然是個嚴肅的地方,但在中南海裏生活的人也需要購買物品啊!想到這裏,她越發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行。

當她回到成都,準備各種需要審批的資料.報請有關部門批準時,“做夢吧?”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這樣嘲笑她。更有甚者,還有人說要等著看她的笑話。但是,麵對這一切。她並沒放棄。她說:“不嚐試就不會實現,失敗,這不是我的性格。女人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夢。”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中南海就有了曹世如的超市。

曹世如精選了8個售貨員.進貨渠道也通過嚴格的檢查。如今.她的生意紅紅火火。

每個女人都在心中有一個夢.雖然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磨礪可能讓女人的想象力逐漸褪色.生活也在日複一日中演繹成乏味的黑白片,但女人一定要敢於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夢。因為若不去追求,那麼,這個夢想便永遠都不可能實現。幸福感言

兒童在美好的童話裏展開了小天使的翅膀.少女在夢想中穿上了水晶鞋.淹沒於柴米油鹽中的女人依然可以在撒滿花瓣的河上.找回青春的激情和夢想。

女人的夢就是女人潛藏在心底的希望.要相信,每個女人都有超越自己的潛能。在夢想中邁開追尋的腳步.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姿。為自己做一次夢。這是女人生命中要做的第1件事。將人生的標杆,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

女人明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踏上了追逐夢想的征程。就是在追逐著自己的幸福。那麼,怎樣才能抓住幸福呢?

其實.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根本差別並不是天賦和機遇的不同,而在於是否將人生的目標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成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要一步一步來。將人生的標杆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就是先實現一個個小目標,因為這是成功的跳板。

日本優秀的馬拉鬆選手在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道:在比賽時.不要一心想著遙遠的終點,而應把注意力放在賽程中的一個轉角、電線杆等其他短期目標上。而每越過一個短期目標,他就會為自己設定下一個“看得見”的目標。

剛開始時.他也是跟其他運動員一樣把目標定在終點線處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沒跑到十幾公裏時自己就已經疲憊不堪了。原來是被前方望不到邊的路程給嚇倒了。後來,每次比賽之前,他都會乘車把比賽的線路進行一次仔細勘查.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例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照這樣的方法一直畫到賽區的終點為止。一旦比賽開始的槍聲一響.他便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再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他一個個到達這些小目標後.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在不知不覺中輕鬆地跑完了。

俗話說:“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女人要取得成功也是如此.必須把它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並分別實現。

而多數女人對於自己的未來。卻懷著模糊的夢想.因為目標不明確或太遙遠,常常半途而廢;成功的女人則會像那位馬拉鬆選手那樣,善於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先一一實現那些小目標,從而最終實現大目標。

女人青春的容貌短暫.韶光易逝,生活中更應學會更快和更輕鬆地實現一個目標。不妨把自己一生要達到的目標做一個整體規劃:可先把工作、事業、生活等奮鬥目標按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齡段分解為幾個5至10年的長期目標:之後再根據長期目標的實現條件,將其分解為若幹個2至3年的中期目標:再把中期目標分解為若幹6個月至1年的短期目標。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先完成日目標,完成了一個個日目標,就完成了周目標;依此類推,完成了周目標也就完成了一個個月目標、年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也都會在一個個日目標中完成.隻要這樣堅持做下去.再長再宏偉的人生目標也能實現。幸福感言

不管什麼目標,也不管多大。女人隻要能將現在的行動與未來的願望、夢想聯係起來。使目標有現實的行動基礎.就不會感覺生活得太累。幸福和快樂也將一步步變為現實。

將人生的標杆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這是女人一生要做的第2件事.當自己不再年輕時也可以自豪地無愧人生。20歲學會獨走天涯

20歲.是女人一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自立意識形成和擔起社會責任的階段。20歲,要敢於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像小鷹一樣展開翅膀到藍天翱翔.去獨自經曆人生的風雨,在磨煉中成長。這是女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也是形成自身發展的基石。因為缺乏獨立個性和自立能力的女人.無法擔起生活的重擔.更無法成功。而大多數事業成功的女人都是在20歲學會獨走天涯。敢於背負理想上路的。

呂燕出生在江西農村,但她一直夢想著能在T台上有所作為,可按國內傳統的審美標準看.她的條件並不出色。曾培養出許多著名模特兒的國內某家公司拒絕和她簽約。在北京福特超級國際模特大賽時.她也隻能以大賽工作人員的身份做些後勤工作。雖然她的夢想被撞得七零八落.但她仍在默默努力,苦苦尋找機會。終於機會來了,法國一模特公司有意培養她。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她想。為了心中的夢想,她隻身來到法國。

當時她隻有18歲,不會講外語,吃不慣那兒的飯,既不認識路.也沒一個熟人,更糟糕的是她到商店買東西看見各種包裝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買什麼好,隻好買自己認識的速食食品。思鄉的折磨和無法溝通的環境讓她孤獨.但她沒有退縮。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對未來的希望一直支撐著她。

到法國不久,她就開始了艱苦的訓練,每天要練十多個小時,而且外國的教練非常嚴格.任何細小的地方都不放過.必須做到位.常常一天下來會累得半死。同時,呂燕每天還必須見很多公司和時裝雜誌的攝影師。這都是她的經紀人安排好的。生活雖然艱苦,遇到的挫折數也數不清,但她都以堅強的意誌克服了。

就這樣,呂燕一天一天拚搏過來了,她堅信隻要艱苦努力,就會獲得機會,得到回報。工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她就接到了一個訂單:在一個洗發水廣告中當模特兒。這是她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經過艱苦的奮鬥,不懈的努力,呂燕嚐到了成功的甘甜。2000年.呂燕在巴黎舉行的世界超級模特大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這是當時中國模特在世界級模特大賽中拿到的最好成績。幸福感言

獨走天涯,需要一種勇氣和自信。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挑戰自己,隻有在20歲懂得自立的女人,才會有勇氣挑戰未來長長的路,才敢於麵對人生的風雨。25歲前找到喜愛的工作

25歲的女人,擁有青春的激情、蓬勃的朝氣,像一輪初升的太陽;25歲。是女人走向社會,確立自己的事業目標,向理想高峰攀登的大好時光。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這是女人關鍵的一步。

隻有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才能將全部激情和精力投入進去.體驗到創造的快樂,這是女人要做的第4件事。

每個女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競爭力。不同類型的女人適合不同的行業。有的在熒屏上展示風采,有的在舞台上舞出美麗.有的敢於拚搏商海,有的喜歡官場的氣氛,有的精於傳道授業解惑,有的聽到軍營的號角就激動……

“世上本沒有垃圾,隻有放錯位置的財富。”盡管每個女人的個性、天賦、才能、所處的環境等都是不一樣的。而女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而是認真分析自己的特點.找出適合自己做的事情。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在自己的行業中取得成功。

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女人首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特長.了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準自己的定位。

世界著名記者法拉奇的名聲.首先是與她那獨具一格的“風雲人物訪問記”連在一起的。這位“政治采訪之母”曾經采訪過世界各國數十位政界首腦.其撰寫的訪問記總能躋人當代的著名人物傳記行列。歐美國家首屈一指的“無冕之王”李普曼曾稱讚她是“世界上最好的記者”;美國的《新聞周刊》稱她是“國際超級明星”。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她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工作。

1930年6月29日.法拉奇出生於意大利一個清貧的木匠家庭.但這並未阻止她邁向理想的腳步。在她的心目中,新聞職業是她敬仰而又富有刺激的事業.是她最喜歡的工作。

作為一位早熟又早慧的少女.法拉奇從中學時代起就沒停止過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她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向往社會公正,尤其羨慕曾到中國采訪的記者維爾吉裏奧.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遠涉重洋到東方文明古國去采訪。她覺得自己有責任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新聞事業剛好能夠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她去實現夢想。

讀書期間,由於家境的貧寒,她選擇了寫新聞稿掙錢,一方麵補貼學習和生活費用,一方麵鍛煉自己的文筆和思想,向著自己的愛好發展。廣泛的閱讀使她思考著社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如何解決。她的思想和才華在新聞稿中充分地表現出來,終於,佛羅倫薩《晨報》給了她嶄露頭角的機會。

當時,佛羅倫薩《晨報》最重視的是地方社會新聞的報道,其記者需經常去警察局、醫院之類的地方尋訪犯罪案的新聞線索。而在當時的意大利國內.新聞界中的女記者屈指可數,而且由於安全的原因女記者幾乎沒人采訪報道過犯罪案。但法拉奇作為重視社會新聞報道的《晨報》記者,必須親自去采訪犯罪案。

一次.法拉奇被派到法庭去報道一件淫穢案。當年紀輕、個子矮小的她帶著采訪本進入法庭時.法官衝她大聲喝道:“那個女孩.快出去!”她回答說:“我是新聞記者,法官先生!”“哪有你這樣的新聞記者。出去!”法官固執己見地大喊。結果,法拉奇被人架了出去.但她從小就養成了不服輸、絕不向殘酷的命運低頭的堅強性格,因此她想法守在門口,等案件審理結束後向別的記者打聽.最終圓滿地完成了采訪任務。

1955年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在西歐風靡一時。《歐洲人周刊》就派法拉奇赴美國做“從鎖孔裏看好萊塢”的專題報道。她留美期間采訪了許多好萊塢的電影明星.為雜誌撰寫了一係列膾炙人口的文章,並將這些文章集成自己的第一本書,書名為《好萊塢的7件罪孽》。法拉奇在這次美國之行中所取得的成功,開始令同行對她刮目相看.而周刊的主編則更是經常對她委以重任。

1964年,法拉奇成為當年意大利收入最高的記者之一.年收入近3萬美元。法拉奇已經由當年的一個初出茅廬的貧窮女子成為當今的成功人士。她覺得新聞職業是最有意義的事.是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是她畢生追尋的方向。幸福感言

生活中.許多25歲的女孩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常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當女人發現自己已經走錯方向時,要當機立斷,及時掉頭。因為,25歲不會再來,26歲時,應該忙著去做26歲的事情.否則在工作中會失去動力,會落後於同齡人的腳步。一步跟不上時代的節拍,人生將一敗塗地。

不妨試著把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奔著那個方向努力。就會發現有一天找到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那就是適合你的工作,這樣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30歲前生下自己的快樂寶寶

25歲的女孩.有著青春的美麗和瀟灑自由的資本.對未來的憧憬也許是隻要愛情和事業的浪漫。可當女人邁過了30歲的門檻。已為人妻.就開始慢慢步出熱烈、燦爛的青春季節.少了一些輕狂。當你和愛人散步時,迎麵而來的稚嫩的童音和純真的笑臉是否在你心中蕩起了溫暖的漣漪?你是否注意到孩子走遠了,你愛人目光還注視著他,眼裏滿是溫情。這時.你是否意識到做妻子的責任,沒有什麼能比孕育一個生命更神聖和精彩了。

女人最好是30歲前生下自己的快樂寶寶,因為25~30歲的媽媽往往比高齡媽媽更注意母愛的適度。那時,她自身的成長尚未完成.有利於孩子獲得互動的、天然的母子情感。

人們常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女人不管今後生活怎樣,都要有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能增添家庭的快樂和幸福。

一個20多歲初為人母的年輕人.逗著咿呀學語的孩子:“叫媽媽。”看得出她渴望享受孩子叫媽媽時的快樂。孩子在她的鼓勵下,鼓起嘴.終於張口:“媽媽。”年輕的媽媽笑得前仰後合,這就是孩子帶給人們的快樂。

一個3歲的孩子羨慕上學的大哥哥.纏著讓媽媽給他買來書包和筆。當媽媽給他削鉛筆時,他歪著頭,認真地看著,突然說:“媽媽,別削到您的手啊!”媽媽把他緊緊抱在懷裏,被他小小的愛心和關懷感動了。

作為母親的快樂.隻有在女人成為母親後才能體會到,那是一種讓人感動的快樂。哪怕在許多年以後,自己為了家庭和工作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然而決不會後悔.因為收獲了許多的幸福,那就是孩子們用他們最純真、最樸實的愛帶來的最無窮盡的快樂。那不是華麗的衣裳、豪華的別墅和可口的佳肴能夠換來的。幸福感言

如果一個女人一生擁有了財富.擁有了相知廝守的愛人.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幸福的人生.但若缺少孩子的童趣.女人的人生就會有一點遺憾。

在30歲前有個自己的孩子.這是女人一生要做的第5件事.它無疑可以讓女人擁有更為完整的幸福。40歲,不再為金錢奔波

40歲,是女人走向成熟的階段.她們大多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兒女長大.丈夫事業有成.為兒女的成長和自己與愛人的後半生積聚了平安無憂的資本。40歲.不必再為金錢奔波,對工作和事業努力著,但不忘乎所以足可.因為愛自己要勝過愛一切。40歲的女人更應像一杯清茶,“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煎茶聞香,養心頤性.享受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有條不紊。享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可是。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年屆40的女人.仍把賺錢作為唯一的人生目標,為了賺錢而忽視了父母的孤獨、孩子的需要,放棄了對愛人的關懷……盡管銀行戶頭上的數字在不斷地翻新.卻還是不能達到她所定的目標。等到世事的紛亂讓人疲憊,滾滾的紅塵讓人不堪憔悴時。驀然回首:已過40歲。40歲該得到的還沒得到,該擁有的還沒擁有,該放棄的還沒放棄,該享受的還沒享受,但健康已敲響了警鍾。

40歲的女人不妨在世事的牽累、終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閑,修飾自己、滋養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嗬護被歲月磨礪得粗糙的麵龐,讓自己呈現出午後陽光般溫和的笑容、端莊的氣度和深厚的內涵。待白日的塵埃落定。在燈下讀一點書.看一篇散文,遠離刻薄和庸俗。修複被世故覆蓋的靈魂,修煉從容的情態、健康的心誌:明白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什麼是不屬於自己的。把滄桑隱藏在心底.讓一切慢慢沉澱在記憶裏。

有一位心理谘詢師.曾接到一個女人的求助電話.這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房地產開發商,她的服飾穿戴都是名牌:古龍香水、鱷魚皮包、巴黎化妝品、香港品牌的衣服。沒有一項商品她買不到.沒有一樣東西她不曾擁有。

然而,接連幾天晚上,她都獨自開車到海邊,一根接一根抽煙。谘詢師約到她,聊到很晚。“你開心嗎?”谘詢師問她。她不說話.停了一會兒,玩弄著手指上的鑽戒。然後,鼓足勇氣說:如果可能.她願意用這些財富交換想得到的生活的歡樂。

原來.她的先生是一位外企高管,因工作需要常飛來飛去,在家的時間就是“充電”,絲毫顧不上她的感受。她則忙著新項目的立項、忙著應酬,夫妻倆一同逛商場、一同散步對她來說都是奢望。慢慢地,導致她拒絕與他的親密關係,雖然她的先生每次回來都給她帶來名牌時髦的衣服、化妝品等。

一次.她開車停在十字路口.看到公共汽車上下來一頭發花白的老大爺,下車後並未離去。她正疑惑不解時,老大爺伸出手,攙扶著從車上下來的駝背老伴。刹那間。她感動得熱淚盈眶。

她羨慕這些不經意的關懷和溫暖。

生活中一些40歲的女人為了使自己事業有成.為了隨時迎接新到來的挑戰,日常的時間常常是以分、秒來計算的,即使節假日也被安排得滿滿的.不是忙著去“充電”,就是去尋找、獵取新的發展機會.或是硬著頭皮去參加各種應酬,幾乎舍不得給自己安排一點享受生活的時間.也不懂得鬆弛之道對事業發展的作用。等到心靈和身體都很疲憊了,還不知道為什麼呢。幸福感言

40歲的女人要學會在壓力麵前隨時隨地放鬆自己,不應將追逐金錢當作唯一的目的。而是要同時享受安閑自在的生活,享受簡單快樂的人生1資助一個比自己不幸的人

人與人之間需要幫助.而小小的資助是

女人心靈的財富。

社會上有許多不幸的人:或因家庭貧困無法上學:或因下崗麵臨生活的壓力:或是單親母親.承擔著物質和精神雙重的不堪承受之重:或是先天殘疾,不能像其他兒童一樣幸福成長。

資助一個比自己不幸的人,給予你所擁有的,或是金錢,或是鼓勵,哪怕隻是一個微笑或一朵鮮花,也可以讓麵臨困境的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

有一位中年婦女.丈夫因病去世.自己一個人帶著女兒艱難度日。她原本在一家工廠上班,幾年前,由於經濟不景氣,她下崗了。好在她平時待人很好。在街坊鄰居中極有人緣,不久便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在小鎮開起了一家飯店。

飯店剛開張時。生意較為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鄰居們關照。後來,由於她忠厚老實,又熱情公道。小飯店漸漸開始有了回頭客.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了起來。

也許是她慈悲善良的緣故。幾乎每到中午吃飯的時間.小鎮上的一個老乞丐都會光顧這裏。客人們常對她說:“快把他轟走吧,他年輕時好吃懶做.別可憐他!”這時她總是笑笑說:“算了吧,誰還沒個難處,你看他這把年紀還沒個地方住,也挺可憐的。”

人們都說她太善良了,從未見過小鎮上其他店主能夠像她那樣寬容平和地對待這個肮髒不堪的老乞丐,換上別的店主,見到乞丐上門,就會厲聲嗬斥辱罵,毫不留情地趕走他,而她卻每次都會微笑著給老乞丐的飯盆裏盛滿從廚房裏取出來的新鮮飯菜。更讓人感動的是,做這些時,她的表情和神態十分親切自然,就像這一切原本就是她分內的事情似的。

後來.一場大火將老乞丐住的草屋燒為灰燼,幸好老乞丐沒在家,但他那些寒磣的被褥、衣服等“無價之寶”卻化為灰燼。老乞丐淒慘地站在那兒.用肮髒的衣袖擦著渾濁的老眼:“老天報應啊!”他踉蹌著向小鎮的河邊走去。

洗菜的女店主看見了老乞丐.不由分說拉住他就往店裏走。在人們驚詫和不理解的目光中.她打來洗臉水,又在雜物間收拾出一個空地,支起一個木板床,從此老乞丐有了新的家。以後,她一直像對待自己的老人一樣精心伺候著老乞丐。老乞丐逢人就說:從沒享過這樣的福。

當地的媒體知道後.要對她進行報道:民政部門也要對她給予表揚.她都拒絕了.一如既往地操持著自己的小店。幸福感言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愛人的性情,就是女人的無價財富。擁有一種好精神的女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升華。

愛比物質更能創造力量。女人即使不能資助別人太多.付出的是熱情而非物質.但隻要真正源自內心.就擁有持久的精神動力。向不認識的人問聲“好”

生活中,向同事、鄰居、朋友等認識的人問候,人們習以為常,但向不認識的人問聲“好”,你是否能做到?

向不認識的人問聲“好”,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拆除人為的高牆,讓陌生的不再陌生,讓不認識的成為朋友。向不認識的人問聲“好”,是女人愛心的給予.在別人的驚喜和感謝裏會收獲自己意想不到的快樂和幸福。

在一個下雨的午後,一位穿戴不起眼的老婦人走進一家大飯店,大多數服務員想:憑她這衣服也吃不起這兒的飯菜呀.肯定來避雨的!她們都當作沒看見她.完全沒有招呼其他客人的笑臉。但有一位年輕姑娘卻朝老婦人走過去.說:“您好。我能為您做些什麼?”當老婦人回答說隻是在避雨時.這位年輕姑娘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飯菜.也沒有轉身離去,而是拿給她一把椅子。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姑娘說了聲謝謝.並向她要了一張名片走了。幾個月之後這家飯店的董事長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姑娘去大城市有名的飯店去學管理。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她就是那個飯店的董事長。

生活中.女人學會在舉手投足之間撒下一顆顆關愛的種子.如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友善的致意或一句問候等.都能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愛心和真誠.使彼此的心裏感覺到溫暖。

一個悶熱的晚上.無法人睡的雲走到村外。周圍坐滿了附近租房子住的人.她們聚在一起說著她聽不懂的外鄉音,時而發出一陣笑聲。雲向田野走去,那熟悉的植物讓她更加思念家鄉了。不知獨坐了多長時間.她竟發現周圍乘涼的人都已回去了,看看手機上發出的短信還無回音。心中湧起一種難以名狀的孤獨。忽然.身後傳來一個溫和的聲音:“回去吧,天晚了會著涼的。”她扭頭看去.是遠處的老婆婆正站起身向她走過來。她心頭驀地湧起一股暖流,竟覺得異鄉也就是家鄉了。幸福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