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1 / 3)

製作麵點的常用器具

案板

即麵板,用於麵點的擀皮成型等,一般有木質、竹質或塑料材質的。

擀麵杖

以棗木或檀木製成,用來擀製餃子皮或包子皮等。

麵盆

用於和麵、發麵、調餡等。

麵粉篩

用於篩取麵粉,使麵粉無結塊和大的顆粒。

漏勺

用於撈出、過濾鍋內水中或油中的食物。

打蛋器

用於攪打蛋液或麵糊,有手動和電動打蛋器兩種。

油刷

用於刷油或刷蛋液。

簾子

用於放置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燒賣等生坯,有透氣和不粘連的優點。

壽司簾

輔助卷製食材。

蒸籠

用於蒸製饅頭、包子等,因為透氣性較好,使用比較廣泛。

屜布

通常選用粗棉布製成,打濕後用於蒸製麵食時防粘。

廚房用秤

用於精確稱量材料的用量。

刮板

主要用來和麵、麵團整形等;兩用刮板主要用來切麵和鏟除殘渣碎屑;三角齒小刮板可以在裱上鮮奶油的蛋糕邊緣刮出不同深淺和間距的外圍邊,給奶油蛋糕做型,也可整形、切麵。

蒸鍋

用於蒸製饅頭、包子、餃子、燒賣、米飯等。

平底鍋

用於烙餅、煎雞蛋、水煎包等。

料理機

用來打碎食物、榨汁等。

烤箱

用來烤製麵食、點心和烤箱菜肴。

麵團基本知識

在開始製作麵點主食前,需要了解一些關於麵團的基本知識。

做麵食,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和麵和揉麵。麵揉得好,麵食製作就成功了一半。和麵的要點如下。

和麵講究“三光”

和麵講究“三光”,即“盆光、手光、麵光”,也就是和好麵後麵盆和雙手不能粘很多的麵,要盡量做到幹幹淨淨,麵團要光滑均勻。在和麵時,可以邊用筷子攪拌麵粉邊加水,及時將粘在盆邊和盆底的麵擦下來,待麵粉成雪花狀的小麵團、盆底沒有幹麵粉時,再用手將粉團揉成麵團,蓋濕布鬆弛10分鍾,再次揉勻,這時麵團就變得很光滑了。

和麵用水所需的溫度

在和麵時,通常秋、冬季較冷時用溫水,春、夏季較熱時用涼水。本書中,和麵用水均為清水。具體要根據室溫靈活掌握和麵用水的溫度。室溫保持在20℃以上,就可以用涼水和麵。如為了增加發酵的速度,也可以用溫水;室溫低於20℃時,適宜用溫水和麵,水溫為35℃~40℃。

麵團的醒發時間

發麵麵團通常要醒發兩三小時,具體根據發酵的環境和溫度而定。冷水麵團需要醒發50~60分鍾,燙麵麵團通常需要醒發10~20分鍾,根據室溫和季節的不同時間上會稍有差異。最佳的發酵溫度為30℃。

麵團的軟硬度

麵團的軟硬度是由麵粉和水的比例來決定的。

麵粉 水軟硬度 用途

10份 2~3份 硬麵團 用壓麵機來製作麵條或餛飩皮

10份 4份 較硬麵團 手擀麵、手擀餛飩

10份 5~6份 軟硬適中麵團 做饅頭、包子或者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