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廢除易服剃發的命令,為嘉定人民平反。滿人當年入關,為了建立新王朝,血腥暴力的鎮壓了漢人,那會兒的恩怨就不說了。但是現在是和平時期,難不成康熙爺您對自己的統治沒有信心嗎?

百姓要的是一個真心為他們著想的君王,若是康熙爺您是一個明君,這種規定隻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暴君,不能讓百姓從心理上臣服。

第二,廢除滿漢不通婚的政策,大家一視同仁,選秀的時候,漢臣的女兒也能參選。

總共十條內容,每一條都是為漢人爭取福利,那人文采十分好,寫出來的條例,加上各種分析理由,看的康熙都忍不住想要認同。站在漢人的立場想,更是覺得利益頗大。

就比如說第二條,漢臣的女兒也能參選,也能當嫡福晉,那日後,是不是也能當皇後?慢慢的,皇子體內的血脈就要轉變了,最後,這江山還是要回到漢人手裏。

這一點誰都能想到,但是那人隻說了一半。漢人那邊,是照著上麵想,康熙這邊,卻是掌握著下半句,也不至於立馬就否定了這個條例。

漢人能用一百年來等,滿人這邊卻不能用一百年來阻止。

作者有話要說:嗷嗷嗷,時間弄錯了,是十二月來著,我給寫成五六月了……親愛的們見諒,上一章我稍微修改了一下~~

感謝夜色親的地雷~~~~

☆、談判

那邊是剛收了糧食,十分有耐心磨。這邊是等著過年,祭祖祭天地,萬不能拖到年後去。一邊安穩等著,一邊著急解決,高下立馬就分出來了。

第一條倒是好說,康熙也是不願意讓人詬病大清的統治是野蠻血腥的,所以從這方麵入手,扭轉大清的形象是很好的,況且,隻是允了漢人免除剃發易服的命令,滿人該怎麼做,還是照舊,也不用擔心滿人被漢人給漢化了。

但是這第二條就有些難了,滿漢通婚,往深遠一點兒想,那就是滿人的血統要無法保持純淨了。往後,漢人再來兩次非暴力不合作,說不定這江山過了一百年就要變成漢人的了。

於是,康熙派人去和那白行舟談判,盡量將條件往下壓。那邊也是滑不留手的,每逢康熙快要生氣的時候,這邊就要緩上一緩,次數多了,康熙甚至懷疑自己這邊有奸細了。

恨不得將身邊的奴才查個十八代,卻怎麼也沒找出來。於是就下了命令,這宮裏上上下下的奴才,禁止認親,禁止胡亂攀談,一時之間,鬧的人心惶惶的。

李巧慧在南三所,更是著急上火,原本裝出來的病,這會兒也是成了真,差點兒起不來床,更是沒辦法打探消息。

隻聽胤禛說,商談了四五天了。那邊不鬆口,這邊也不鬆口,兩邊陷進了僵局。康熙有出兵鎮壓的打算,畢竟,這次若是太輕易讓他們得逞,下次有事,他們還是來這招,說不定滿人得一再退讓。

所以,得這一次讓那些造反的漢人知道厲害才行。但是考慮了很久,康熙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這曆史上,哪個皇上在出兵之前不找個借口?哪怕上麵那個真的是昏君,他們也得弄出個清君側的借口出來。

他要鎮壓百姓,該用什麼借口?不聽話?百姓們多聽話啊,讓做什麼做什麼,不讓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問題是,你不說,他們就不做。

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可是讓你找不到任何借口來鎮壓的。

若是讓康熙知道,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用非暴力不合作這個很簡單的政策,奠定了國家獨立的基礎,成就了一個黨派的領導者地位,估計他這會兒也不會憋悶的想要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