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短,他不是完全經曆了那三百年,而是大致瀏覽了一遍那三百年,心裏最深刻的記憶,也隻是火燒圓明園,以及後來的各種戰爭。
在那麼短的時間裏,讓他單獨去記憶一個水泥廠,或者柏油路大馬路,那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隻是瞟過一眼,卻沒放在心上。而現在一旦確定了這東西就是後世見過的,就算是質量比不上,胤禛也決定將它完全給弄出來了,之前的猶豫完全消失了。
將這一塊兒水泥包起來,胤禛找地方小心的放好,這件事情,他可沒打算拱手讓出來。太子那邊已經吃下了一塊兒,就算是想要這個,也得考慮一下胃裏能不能裝得下。而除了太子,他也不需要賣給誰好處,所以,這事情當然是要留下來給自己貼金子了。
李中炳說的話雖然不好聽,但還是很有道理的,自己既然已經決定了,那就得做出點兒成績來,要不然,就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子,誰願意跟著你賣命?
“爺,太子殿派人過來了。”胤禛剛將裝著水泥塊的盒子放好,就聽外麵蘇培盛彙報了一句,拉開門就瞧見昨天見過的小太監這會兒正低著頭弓著腰的等在外麵。
胤禛抬頭瞧了瞧外麵的太陽,這會兒已經到了上朝的時候了,隻是康熙不在京城,大朝會就取消了,變成了三天一次的小朝會,而太子若是有事情,就會隨時通知某個大臣入宮。
不過,這麼早的,倒是比較少見。胤禛轉頭看那小太監:“太子可有說了是什麼重要事情?這麼一大早的,太子可吃好了?可有人打擾太子用早膳?”
蘇培盛很有眼色的上前塞了一個荷包,那小太監更加恭謹了:“回雍王爺的話,太子殿下並未說是什麼事情,隻是奴才瞧著,太子今兒早上的心情好像不錯,早飯還多吃了一碗粥。太子殿下吩咐奴才來的時候,奴才並未見到其他大人,不過,這會兒大人們應該是上朝了。”
多吃了一碗飯,那就不是壞事。也沒召見別人,那就可能是為了昨天的那件事情,難道太子一個晚上就想明白了?胤禛心裏一邊判斷著,一邊讓蘇培盛拿了朝服過來,就在書房裏換了,派人去和李巧慧說了一聲,就徑自出門進宮去了。
太子正坐在上首和幾個大臣們討論事情,朝鮮的事情,雖然最後是要看康熙的決定的,但是太子是要先處理一遍,然後將自己的處理結果和各種考量寫下來,送到康熙麵前讓康熙批閱的。
這事情胤禛也摻和了一腳,進了門行了禮之後,就坐在一邊認真的聽著,大臣們基本上是分為兩派的,一派認為是自己這邊的大臣貪汙了,要讓他們盡早回來接受調查,丟人不能丟到朝鮮去,自己國內的事情,還是要在自己國內解決比較好。
而另外一派,則是認為朝鮮那邊說謊了,應該拍另外的欽差大臣去調查,一方麵算是給前麵的那些欽差撐腰,一方麵也能及時對朝鮮進行鎮壓,讓他們日後再也不敢有糊弄大清的心思。
太子的師父,包括張英熊賜履等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話,隻將眾人的言論記下來。胤禛是知道的,等小朝會之後,胤礽是要和他的老師們重新商量這件事情的,並且還要看各個大臣們的立場,推測他們的目的之類的。
“眾位大人說的都很有道理,隻是這求援是一回事,朝鮮對大清有不臣之心卻也是屬實的,你們隻顧著說那糧食該不該給,卻忘記說咱們應該怎麼處置朝鮮了。”胤礽在大臣們快要吵完的時候,再次扔下一個話題,然後兩邊就接著開始吵了。
“太子殿下,臣有本奏。”等胤礽宣布這兩件事日後再議,就有戶部的大臣拿著折子上來了。呈上去之後,就接著說道:“五日前,房縣大雨,形成澇災,房縣及周邊鄉縣俱受其害,禾苗被毀,請朝廷許知府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