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史可法率眾同僚恭迎聖旨!”
沒想到聖旨來的如此之快,史可法隻能派人召集劉肇基、馬應魁、莊子固、史德威等武將,並帶著林羽、閻爾梅、侯方域、陳於階等人一起在督師府大堂迎接聖旨。
為了表明對揚州大捷的肯定,朱由菘派出了頭號大太監韓讚周前來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萬曆年間,建奴屢犯大明疆土,殺我百姓,擄我子民,奪我疆土……
我大明子民奮起反擊,但建奴馬快箭利,來去飄忽,以至大明王師敗多勝少,屢被建奴欺辱。
又逢闖賊造反,裹挾流民,禍亂朝綱,大明王朝內外交困,尤使韃虜更加猖狂,勾結叛逆吳三桂攻占北//京,一路南侵,氣焰張狂,甚囂塵上。
督師史可法坐鎮揚州運籌帷幄,用兵有方;總兵劉肇基孤軍馳援,忠義昭彰;守備林鎮疆得太祖托夢,覓得鐵甲車,重創韃虜,更是居功厥偉,萬軍楷模。
著賞賜史可法靖忠伯頭銜、劉肇基毅勇伯頭銜,世襲罔替。擢升林鎮疆為正四品廣陵總兵,授明威將軍頭銜,其他將士之軍功由史可法上報兵部,論功行賞,欽此!”
聖旨宣讀完後滿堂文武一起向史可法三人祝賀,在場眾人無不歡欣鼓舞,史可法命閻爾梅設宴招待韓讚周一行,並送上謝儀。又命林羽火速趕往軍中按照計劃行事,免得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喜憂參半的林羽剛剛走出督師府,就有一身穿直綴的年輕幕僚追了上來:“林總兵慢走!”
林羽扭頭看去,來的正是侯方域,停下腳步拱手道:“不知侯公子有何指教?”
侯方域追上來與林羽並肩同行,低聲道:“你擅自改變軍製的事情我已經聽說,督師一大早把我與閻先生、陳於階老師召集到府中商議對策,免得被奸臣陷害。讓你謊稱醉酒,向朝廷上書自劾的主意也是出自閻先生。”
“是我林羽太魯莽了,心裏隻想著組建一支鐵血雄師,驅逐韃虜,收複失地,卻忘了朝廷製度,犯了僭越大忌,理應上書自劾。”
林羽內心雖然有些不甘,但當著侯方域的麵也隻能做出檢討。
雖然有坦克在手,但沒有足夠的基礎,沒有足夠的實力,林羽現在也隻能暫時低頭認錯。
大丈夫能屈能伸,隻有等將來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軍隊,才有與朝廷爭論是非對錯的資本。
“林總兵昨日痛擊韃子,何等英勇,難道真要向朝廷認錯麼?”侯方域一臉抱打不平的表情。
林羽愕然:“侯公子何出此言?”
侯方域慨然道:“不瞞林總兵,侯某早就對朝廷的製度不滿,軍戶製糜爛,賦稅不公,宦官專權,朝政腐敗,方才導致賊寇四起,遍地烽火。
大明王朝要想繼續維持下去,不僅僅要改革軍事製度,還要改革稅賦製度,改革官僚製度……隻有徹徹底底的做出大變革,大明王朝才能鳳凰涅槃,死而複生。”
“嗬嗬……侯公子的話鞭辟入裏,一針見血!”
林羽搖頭苦笑,“可是林某人微言輕,自保尚且不暇,哪裏又有推動改革的能力?這不準備遵照督師的吩咐去軍營謊稱醉酒,取消昨夜的安排麼!”
侯方域繼續苦勸:“林總兵可曾想過,你如果這樣做了,剛剛在軍中建立起來的威信勢必會蕩然無存,讓將士們覺得你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
林羽露出鬱悶之色:“林某又何嚐願意半途而廢,讓某些小人看我的笑話?隻是督師說得對,如果有人抓住這個把柄彈劾我,丟官罷職事小,隻怕會連累督師。”
侯方域微微一笑,慫恿道:“如果朱由菘真敢這樣對待功臣,那我等又何必保他這個昏君?”
“侯公子的同情讓林某感激不已,小心隔牆有耳!”林羽急忙做出噤聲手勢,同時扭頭四下打量。
侯方域一臉不屑:“我侯方域這番話就算當著滿朝文武也敢說,何懼之有?飛鳥尚未射盡,他朱由菘難道就想把良弓藏起來?”
侯方域說著話壓低聲音,湊到林羽耳畔低聲道:“林總兵,朱由菘重用馬士英、阮大铖這些奸臣,便是個昏君!你有鐵甲車在手,十幾萬清軍都不是你的對手,又何必畏懼隻有一萬人馬的南京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