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國際法上的先占是指國家有意識地取得不在其他任何國家主權下土地的主權的行為。先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先占的對象必須為無主地,即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土地,或被原屬國家明確拋棄。二是先占應為“有效占領”,首先國家應具有取得該無主地主權的意思,並要公開地表現出來;其次國家須對該地采取實際的控製,包括采取立法、司法、行政措施,建立機構,標示主權等適當的行動。本案中,布魯蘭海域並非無主地,而是存在爭議的土地,甲國建立石油平台,提出劃界方案,並不構成先占。所以A項的說法是正確的,應當選。

布魯蘭海域的主權歸屬,甲乙丙丁四國存在爭議,因此,他們之中任何一國或兩國單獨製定的劃界方案在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同意之前,對其他國家都不具有約束力。因此,BC項說法錯誤。

在聯合國擁有“普遍谘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不是布魯蘭海域的主權享有者,因此,它提出的劃界方案對當事國更沒有約束力,因此,D項說法錯誤。

32.2001年,甲國新政府上台後,推行新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應。乙國議會通過議案,譴責甲國的政策,並要求乙國政府采取措施,支持甲國的和平反政府運動;同時乙國記者蘭摩也撰寫了措辭嚴厲的批評甲國政策的文章在丙國報紙上發表;甲國的鄰國丁國暗自支持甲國的反政府武裝的活動。根據上述情況和國際法的相關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乙國記者的行為,涉嫌違反國際法

B.乙國議會的法案一旦被執行,則涉嫌違反國際法

C.丙國的行為涉嫌違反國際法

D.丁國的行為不涉嫌違反國際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國際爭端的解決方式。現代國際法確立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基本原則,因此,傳統的以幹涉、戰爭、平時封鎖等方法來解決國際爭端的情況已經不符合國際法的要求了。本題中,乙國因甲國新政府的經濟和外交政策而產生爭端,因此,乙國采用幹涉、支持甲國和平反政府運動的方式來報複甲國的方式是違反國際法的。因此,B項正確。同理丁國暗自支持甲國的反政府武裝的行為也是違反國際法的,因此,D項錯誤。

乙國的記者不是國際法的主體,因他的行為不構成違反國際法。因此,A項說法錯誤。

丙國本身沒有對甲乙兩國之間的爭端發表或實施任何行為,因此,隻是乙國的記者在其國內發表了相關的文章,這與本國國家本身的行為沒有任何關係。因此,C項說法錯誤。

33.甲國是一個地理上寬大陸架的沿海國,也是發達國家,其地理大陸架從領海基線到大陸邊外緣的距離為380海裏。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有關的國際法規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國大陸架的範圍可以延伸到380海裏處

B.甲國的大陸架隻能限定在200海裏以內

C.甲國的專屬經濟區不必限定在200海裏以內

D.甲國如果在200海裏外的大陸架底土開采石油,應通過國際海底管理局並向其繳納合理費用

答案:D

解析: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沿海國開發200海裏以外大陸架的非生物資源,應通過國際海底管理局並繳納一定的費用或實物,發展中國家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免繳。所以本題應選D項。

34.甲、乙兩國是鄰國,關係一直緊張。甲國曾多次出動空軍,非法轟炸乙國境內的軍事目標。“翔飛號”是承擔甲、丙兩國間航班飛行的民航機,在甲國注冊。一日,因天氣原因,“翔飛號”在飛往丙國途中偏離航線,誤入乙國境內。甲、乙、丙三國都是國際民航組織的成員國,甲、乙之間尚沒有雙邊的航空或航線協定。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