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天蓋地的炮彈射來時,飛行員就感覺自己好似看到一片蝗群。
當然,等它們看見蝗群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距離被擊墜不遠了。
轉瞬之間,轟炸機那稀稀拉拉的陣型就變得更加稀鬆。
十七架轟炸機被擊墜,三架被彈片擊傷,開始飛得歪歪斜斜,看其掙紮的模樣,大概也堅持不了多久,至少這三架轟炸機想要繼續執行轟炸任務是不可能了。
前後也就數分鍾時間,來勢洶洶的轟炸機群就隻剩下18架完好的轟炸機。
當然,這也不能怪那些飛行員太大意,太不努力,這完全是技術代差以及技術能力的問題。
係統版本的40毫米高炮即便是放到現實裏去也算得上是比較優異的高炮了。
而炮手們的熱兵器技能加持更是讓這些高炮長滿了猙獰的牙齒。
至於來襲的轟炸機,好吧,都是螺旋槳轟炸機,並且由於和國大量資金被投入海軍,空軍完全不受重視,如果不是運氣好,搞出了個二戰前期比較優異的零式戰鬥機,其和**機這一塊,完全撿不起來。
與二戰後期的噴氣式轟炸機相比,那更是渣渣。
首先轟炸機想要躲避防空炮火最好的辦法就是飛行高度高,其次就是速度快。
但這些轟炸機的飛行高度遠遠不可能超越威武一號戰艦上的防空炮火,至於速度,永遠不可能達到每小時380公裏以上的螺旋槳飛機,你還能苛求什麼呢?
看著和國轟炸機好似雨點一樣的往下落,李小象很淡定。
實際上從第一波高平兩用炮就取得那樣的戰果後,他就看出了這陸基軍機的弱點。
相對於需要對抗擁有大量防空火炮的軍艦,從而需要大量訓練如何規避防空炮火的艦載機而言,和國的陸基軍機已經被養壞了。
由於當時華夏軍隊的防空火力弱到很多都沒有專門的高射炮,隻能用機槍打飛機,這使得和國陸基軍機壓根就不重視規避防空火炮的重要性,直到其三個月滅亡華夏的計劃徹底失敗,在麵對獲得大量軍援的華夏軍隊時,就感受到了防空火力的加強,之後才開始重視這一塊。
總之,威武一號戰列艦實際上就是用絕對精英打超級菜鳥,且加上飽和程度的火力!
一艘軍艦上裝備120門40毫米噶高射炮這種事情大概是超乎了和國飛行員的想象,而碩果僅存的幾架轟炸機突入到威武一號的近程核心防空圈的時候,更是感受到了120門40毫米四聯裝高炮與100門20毫米高炮,再加上50挺高射機槍組成的防空交響曲是多麼的美妙。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剩下的幾架轟炸機別說轟炸了,就算是匆匆丟下炸彈逃走,都沒法做到。
隨著最後一架轟炸機被眾多聚集過來的防空炮火淩空打成一個火團時,遠處陸地某處上站著的人都看呆了。
這裏站著一大群華夏軍人,他們是接到偵察兵的報告後緊急趕來的。
如果您覺得《群穿三百渣》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41/4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