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理財到底理神馬(1 / 2)

力哥說理財,簡單又好玩。上回力哥把理財的完整定義嚼碎後喂你吃了。今後你就知道了,理財君原來是一枚霸氣側漏的內涵帝啊!這回我們接著聊怎麼理財才算平衡。

玩間隔年就是nozuonodie的節奏

大概20年前有個叫韓曉的歌手唱過一首歌,叫《我想去桂林》,當時這歌也算風靡一時。他在歌裏是這樣唱的: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不要以為這首歌唱的就是現在許多小白領想出去旅遊又愁沒錢沒時間那種糾結,其實這首歌蘊含了非常重要的理財原理。

在這首歌裏,去桂林旅行代表的是獲得快樂的生活體驗,這是我們理財所追求的目標。而時間和金錢是獲得這份快樂必備的兩個條件。那如何把時間平衡的分配到賺錢和獲得快樂上呢?

一個懂理財的年輕人會把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用來努力工作攢錢,抽出一小部分時間,比如十幾天年假或國慶、春節長假,

花掉一年中賺到的一小部分錢,比如10%-20%的收入去旅行,剩下80-90%的錢拿去日常開銷和投資。

因為一方麵你要預備未來各種生活支出,另一方麵你現在省下這筆去桂林旅行的錢,這筆錢幾年後升值了,可能就夠你去新馬泰轉一圈了。

而一個不懂理財的年輕人,要不就是為了攢錢買房,可以三、五年不出門旅行一次。大好青春歲月為了守著一套房子。這真叫浪費生命,暴殄天物啊!要不就是聽商家忽悠:“人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扯他X的淡!奮不顧身的愛情會讓你人財兩空,被千夫所指甚至鋃鐺入獄。前有王立軍,後有王小賤。你問王小賤是誰?就是文章在《失戀33天》裏演的偽娘,不用我解釋了吧。

至於說走就走的旅行隻會讓商家斬你沒商量。提前半年買好的2折機票和你臨時買的明天起飛的全價機票,親,這旅行成本能一樣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一種衝動:老子不幹了!老子就把這些年整天受老板氣攢下的血汗錢拿去周遊時間,玩間隔年。就是出去旅行一年,再回來工作幾年攢錢,再出去旅行……這麼反複折騰。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力哥隻能送你八個字:小施主,nozuo?nodie,回頭是岸。為什麼力哥不讚成極具中國特色的所謂“遲到的間隔年”,以後講消費規劃時再細說。

總之,

理財本質上玩的就是一種平衡術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奮鬥與享受的平衡;愛情與麵包的平衡;投資與消費的平衡;當下消費和未來消費的平衡;高風險投資與低風險投資的平衡;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平衡;金融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平衡;資產和負債的平衡;保險的保額和保障成本的平衡……

從搖籃到墳

既然說理財就是理生活,那生活中到底哪些東西和理財有關呢?

首先,人生出來就要吃喝拉撒要消費,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

消費規劃

接著你上學了,每個月媽媽給你的零花錢,你心裏總得有個數吧。得提前把要用的錢留出來,不能這個月才過了一半,零花錢就花完了吧,所以就要做

現金流規劃

再接著,你慢慢長大了,一開始沒錢理財,那就要靠工作來賺錢。怎麼才能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工作不斷賺到更多的錢呢?那就要進行

職業生涯規劃

工作了一段時間,攢了點錢了,你就可以想辦法錢生錢,這就有了理財規劃中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一塊——

投資規劃

很快眼瞅著就要奔三啦,爸媽也整天催著你趕快找對象,別到最後給剩下了。要戀愛結婚,那就要進行

戀愛和婚姻關係規劃

。你可能會問:怎麼談戀愛也和你理財扯上關係了?

婚戀和理財的關係還真不小呢。因為婚姻本質上是一種財產合同關係。從技術層麵看,找對象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從戰略高度看,婚姻更是你這一輩子最大的一筆風險投資。幸福婚姻是你一生最大的財富,失敗婚姻則是你最大的債務。

要結婚,沒婚房丈母娘不答應,那就有了

置業規劃

婚後你得生個孩子玩吧,就有

教育基金規劃

子女財商教育規劃

。當然好基友、丁克族和李宇春就不用做這項規劃了(春哥再度榮幸躺槍)。

好不容易實現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夢想,總得給這個小家庭添把安全鎖吧。人活在這世上誰沒個萬一呢,所以就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