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後來的“四凶”中,上述三人全部“中獎”。從何時起,昔日王侯今日囚?可見當日的帝堯意在帝位。唐人沈佺期有詩雲:“古來堯禪舜,何必罪歡兜?”算是一語道破了其中艱險。
鑒於朝堂之中再無合適人選,帝堯要破除常規了,他發出了一項指令:“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選舉的範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一切都像是排練好的節目,眾皆言於帝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帝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舜終於登場了,此人雖然來自民間,但有著高貴的血統。他是昌意的七世子孫、黃帝的第八代傳人,頗有滄海遺珠的味道。隻要想辦法讓舜成為帝堯家中的重要成員,便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口。難道還有比他更好的人選嗎?
帝堯的辦法就是政治聯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一股腦兒賜予舜為妻。為了美化此事,帝堯還說什麼這是考驗舜——有誰見過為了考驗人才將自己的女兒搭進去的?萬一遇人不淑怎麼辦,豈不是賠了女兒又折兵?
這場戲或許幾年前就已經悄然開場了,總導演是帝堯,舜是主要演員,而群臣隻要懂得配合,當好客串就好了。單說眾人口中這個“矜”字,同“鰥”,泛指無妻之人。舜分明有妻登比氏,可見這隻是一場準備好的政治秀。韓非子更是一針見血,他認為“舜妻帝二女而取於下”。可悲的是,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鯀還是不曾覺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鯀身為圈中之人,如此缺乏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當屬他的不幸吧?
其實答案早就有了,許多人將《尚書?洪範》中箕子所述“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這句話當作鯀治水方法不當攪亂五行自然規律因而致死的證據。“鯀堙洪水”這句話沒有任何異議:“汩陳其五行”中“汩”字是指水流,“五行”在此處當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連接兩點,這句話的意思便是鯀用治理洪水這件事向帝堯陳說他的五行之官。
我們已經知道除了中央大帝以土德為尊,其餘東南西北四帝分別各有所司,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那麼鯀當時已經是水正之職,他為什麼還要向帝堯論說五行之官呢?
堯因此大為震怒,不但不給他統治國家的權力,再也顧不得倫理道德,斷然對鯀采取了措施。
既然水之安行,又怎麼能夠說鯀治水徒勞無功呢?直到今天,築壩攔水依然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脫去神話的外衣,鯀隻是個凡人,經驗是漸漸積累而來的。他沒能在治水之初很快領悟攔截與疏導的關係,錯在他不是真的神。鯀的兒子禹,能夠根本性地改變治水方略,誰又敢說這裏麵沒有其父的心血呢?
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爛,後來不知道是誰,有說就是祝融,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屍體,這時禹就出來了,而鯀的屍體則化為黃龍,飛走了。一說黃能,所謂黃能相傳是一種三足鱉,在山海經中有記載。
大禹繼承了父親的遺誌,開始治水,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僅沒有從中搗亂,還派了大神應龍相助。這位應龍也是非常著名的龍神,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代表了雨神的意思。傳說隻要在地上畫上應龍的樣子,就可以招來雨水。這時他則幫助大禹挖河開山,在治理的過程中,伏羲、河伯也紛紛相助大禹,後來在東漢幾乎成為國學的讖緯學鼻祖的河圖洛書,傳說也是在這個時候由神龜所獻的。終於依靠疏導和圍堵兩個方法的結合,洪水終於被製服了,人們擁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們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