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策略看起來十分巧妙又十分簡單,可惜的是,沒有幾個人能十分恰當地運用這種技巧。從上麵的兩則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富蘭克林與卡內基所運用的這個策略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思▂兔▂網▂
正是因為這種策略契合了存在於人類天性中的一種潛在的需要,它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種潛在的需要是如何在富蘭克林和他的對手的關係上發揮作用的。
為何那位議員能在瞬間改變對富蘭克林的看法呢是什麼東西在促使他迅速消除憤怒,培養起與富蘭克林的友情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富蘭克林通過向那位實力派議員借書這一小小舉動,已經在向他人暗示自己十分推崇這位議員,他主動將自己放在了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從而抬高了對方。這樣,那位議員就好比高高在上的施主,而富蘭克林則是乞求他給點幫助的人。這種策略使人感覺到自己在受他人的尊重,在他人心中,自己是很重要的。
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便是:富蘭克林通過這個策略激發了他人的自尊心(Ego)。
在拉丁文中, “Ego”是“我”的意思。心理學家用它來解釋我們“自己”所擁有的“觀點”。這是人們判斷自我重要性的一個基本依據,是人們對自身價值的總體衡量。說得形象點兒,這是我們在審視自己時為自己畫的一幅自畫像。
維護“自尊心”的欲望是人類所有欲望中最強烈的欲望。
當我們向他人提出一些恰好與其意見一致的意見或建議時,我們就能獲得他人的好感,因為我們滿足了他人這種維護“自尊心”的心理需要。
因此,幫助他人維護“自尊心”是獲得他人好感的最佳策略。這種策略實行起來十分容易,上文提到富蘭克林與卡內基所運用的就是這種策略:在既讓他人十分滿意,但又不會很麻煩他人的情況下,主動乞求他人的幫助。
維護他人的自尊心
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曆:當我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他人時,想到自己的舉手之勞就能讓他人很感激地接受,我們會感到十分快樂。
另外的一種情形是:我們反而不想見那些給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滿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在我們接受他人太多恩惠時,在無形中,我們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傷害。
當然,這種解釋並不適用於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體貼行為——那些出於對我們表示尊敬的,並不需要我們回報的行為。因為這種殷勤的行為恰恰就表示了我們在他人眼中的重要性,我們不但不會為此而感到痛苦,反
而會感到愉快。所以,如果想聰明地讓對方快樂,贏得他人的好感,就應該不時地這樣殷勤地關心他人。
但是,如果你過分地幫助他人,讓他人覺得他自己十分軟弱,引發其自卑的情緒,就會讓他人陷入一種覺得自己“沒有能耐”的苦惱之中。如果他在這種苦惱中過於痛苦,就會把自己苦惱的原因推罪給幫助他的人身上,反而對幫助他的人心生怨言,以“怨”報德。這種過分幫助的行為就有點愚蠢了。著名記者福勒敦交際很廣,他曾說過,那些得到他幫助最多的人才是他最大的敵人。所以,明智的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人們應該以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去幫助他人。這樣既維護了他的自尊心,又強烈地刺激了他,讓他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