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多人都往往會在對待自己的老板時,忽略這一點。哈佛商學院院長多納姆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曾對布魯斯巴頓說:“商界好像有許多看似聰明能幹的年輕人,他們熱愛自己的事業,為了公司的發展辛勤地工作著。他們因此而做到了主管或領班的位置,可是,也就到此為止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對於許多問題,他們不能從整個公司的曆年經營和老板的立場出發去解決,總是從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小部分營業角度去解決問題,這才是造成他們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他們根本沒想到那個坐在老板位置上的人是怎麼想的:他到底想怎樣做他怎麼看待這個人如果我是老板,我應該怎樣處理這件事呢”
美國國際公會會長馬修布拉什曾經做過報童。他說:“我從所從事過的眾多職業中學會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學會了如何迎合上司去做事。在每件事、每個動作、每個意願上,我都力圖趕上他,盡我所能做得比他好。我總是比他更早地上班,準備好他辦公的寫字台,為他當日要做的工作做準備。你要比你的上司更超前地想到一些事情,預測他接下來要幹什麼,如果你的行動顯示你早就有所預料,那麼就可表示你是十分的機靈。”
但是,有許多人甚至在請求升職這樣的關鍵時刻還不注意,或是完全忽略老板的看法。多納姆又說: “人們也許會說: ‘我工作了好幾年,那麼,我肯定能做一些更好的工作。’或是:‘我家又添了一個人,我想能多賺點生活費。’或是:‘為什麼你能給瓊斯加薪,就不能給我加薪呢’也許,這句話可以勾起老板對你的同情心,但並不說明你在工作上很出色就能掙到更多的薪水,升遷到一個更高的職位。”
那些總能領會上司意圖的人在要求升遷之前,就能找到很多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機會。由此可知,一個聰明的人是根本不用刻意找機會去謀得利益的,因為,對他來說,好處自己會送上門來,而不用勞煩他出口要求。
查爾斯什瓦普這樣描述一些大人物在早年職業生涯中所運用的策略:永遠把工作當成自己分內的事。
當然了,這個策略也適用於你找工作之時。可是,大部分人還是不會注意這十分重要的一點。工程師摩根接過503封求職信,他對這個策略的印象十分深刻。
他說:“不動大腦幾乎是每個失敗者常犯的錯誤。可以說.幾乎所有人,無論是工程師、挖煤人,還是大學教授,他們都沒能站在老板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這往往就是他們為什麼會在求職路上失敗的致命原因。”
駕馭他人的策略就是:揣測並牢記他人的意圖。
反對意見是金子
在23歲那年,約翰馬克在費城第六街與菜市街交接處有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個小店。所有人都認為,這家店肯定會在幾個月內倒閉。從14歲給他人送信開始,約翰就開始攢錢。但他所有的錢隻夠與合夥人購買店內陳列的商品。因此,在人們眼中,他的資本確實太少,並且當時,國內又有即將爆發內亂的跡象。
可他卻取得了令人驚異的巨大成功。現在的約翰馬克已經是美國為數不多的著名商人之一了。
開店之初,他就不用舊有的商業手段,而運用了一個從未有人用過的新鮮手段。他不斷地改革,幾乎每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