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低檔次的高智商7(1 / 2)

在幾位大爺同意羅醒了留在一旁“觀摩”後,章小嶺端著羅醒了的大號茶缸子,頂著破草帽兒悠然悠然的地走了。他沒有走遠,圍繞著附近的幾個大爺、大媽的小圈子,念念有詞地溜達著。

羅醒了開始了觀察。他對師傅交待的“看”,已經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解。從一個人的外表舉止、動作習慣以及說話方式,甚至是一些肢體上的獨特印記,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大致的生活環境、生活軌跡和生活狀態。

羅醒了裝出一副興趣盎然、專心致誌地樣子,看著亭子裏的幾位已然分不清是戲裏戲外的老票友。注意觀察這幾位大爺的表情和動作細節,包括穿著打扮以及眼神。看著看著,羅醒了走神了。

這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真是好。這做派,這唱腔兒,這身段兒,這眼神兒,妙到毫巔。難怪西方人稱京劇是“Chinese opera.”,一群白毛兒大爺都能帶你入戲。高!絕!妙!看來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啊!?

收斂心神,羅醒了也時不時地模仿著做幾個動作,好像是學得很認真。其實他也是在通過轉動身體,借鑒李某平的換位觀察法變換著觀察對象和觀察角度。還和周圍的幾個大爺時不時地說幾句西洋味兒的北京話,逗得老人們哈哈大笑。半天兒下來,大爺們對他已經完全沒有了戒備之心。

羅醒了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就借口還要上課和大爺們告別。並強調明天他一定準時到。他的確是要上課,一路小跑著回到了單位。擦了一把臉,又打掃了辦公室。然後沏好茶,拿出了檔案,開始繼續“上課”。

專案組在隨後並沒有對幾個嫌疑人繼續訊問。而是進一步加大了外圍調查力量,對幾個嫌疑人的親屬及有較親密關係的人員進行走訪。嫌疑人企圖拖延時間,那警方也耐心的等,耐心的尋找相關線索。

時間是把雙刃劍。拖得時間越長,對嫌疑人的心理壓迫越大。針對某件事情,往往確定結果的過程也是其絕望的過程。到第三十八天,幾名嫌疑人被允許會見律師了。

專案組主要盯著李某平的律師以及為李某平聘請律師的人,結果又是失望。給李某平請律師的人不是家屬,也不是其他什麼躲藏在專案組視線之外的人,而是他自己。他居然長期雇傭著一名法律顧問。

一個時刻準備犯罪的人卻聘請法律顧問,這本身就是一件滑稽的事情。李某平沒有對自己的律師有過多的交待,隻是委托律師向其他幾名嫌疑人家屬表達歉意。並表示自己會承擔該案件的主要罪責及相關費用。

這是陽謀。正大光明的給其他幾個嫌疑人明確的心理暗示,案件的進展依然在自己可控製的範圍之內。李某平委托律師為自己辯護的罪行隻有一條,盜竊罪。

專案組顯然不能接受以這個罪名起訴李某平。這個人已經展示了他極其危險的一麵,絕對不能輕易放過。其實,就如何給這個案件定性,也是專案組一直頭疼的問題。

警方向檢察機關機關提起的公訴理由包括盜竊公私財物、敲詐勒索、搶劫等各項罪名,但構成的主要條件都不足以完全界定任何單一罪責。而盜竊罪是李某萍自己承認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犯罪行為。依據我國刑法,盜竊罪的最大量刑尺度也隻是三到十年。

這是專案組完全不能接受的。這時候案件又發生了“意外”,意外的對象是圖某的父母。圖某的父母表示願意配合警方,對嫌疑人圖某進行勸導和溝通。

圖某的母親是某師範大學的教授,父親是某政法大學的教授。“勸導”的結果很驚喜,圖某在幾經反複之後終於交代了他們之前幾次做案的詳細情況。

這個團夥從組織到策劃全部是李某平的手筆。他們之前的交代內容也並非是為了混淆視聽,也是李某平曾經事先安排好的。李某平交待他們如果在作案過程中被抓到,那麼抓到那次就認那次。他很有自信的說,已經做完的案子是不會被發現的。而且也是不會有證據的,所以交代了反而是給自己加罪。我們都很習慣他的這種自信。

圖某交待了之前幾次的作案經過。一共九次。都很順利。目標選擇都是候某和陳某提供的,作決定的是李某平。作案對象都是賣汽車配件的,這些人走私頻繁且價值很高、易脫手。有兩次李某平計算失誤,即使到手的貨物大貨車一次裝不下,李某平也禁止我們再回去拉第二次。我們給走私的人開的罰款通知單也是海關的真實賬號,李某平說:一是真實,你不能確定這個人是不是第一次被罰款,不能確定的事情不要冒險;再者,如果他們真的去交了罰款,也算是我們給海關交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