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1 / 3)

長公主,然而他的目光卻似乎穿越了公主的幻象而沉澱在一個遙遠而美好的境地:"因為我的未來不是鎖在宮廷的綠瓦紅牆裏,也不是係在紫宸殿高高在上的龍椅上,這一點,從我得知父皇在立儲詔書上寫下頊的名字之時便已知道,或者更早,在我第一次走出宮門,體會到一個皇帝所不能享有的絕對的自由的時候。我喜歡宮外的河流,雖然沒有太液池的幹淨但卻更加奔放而歡快。我喜歡城外的青山白雲,和孕育出它們的清澄的空氣,那是種九重宮闕所稀缺的純淨。我喜歡元夕節開滿全城的花燈、清明節熙熙攘攘出遊踏青的行人盛況和重陽節接踵登高的妙趣。而且我想,如果有一天親臨其境,我也會愛上西蕃的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比之蟄伏汴京宮內的無所適從,我更向往天邊那或許蕭殺的粗獷自由。我把我積累下來的報複都寄托在那片黃土之上,那裏才有屬於我的輝煌的未來,隻有征服了那裏的風暴和那裏的我,我才可能找到真正意義上的安寧而平靜的生活。所以,我對哥哥給我的這個選擇心存感激。"

舒國長公主怔怔地凝視自己的弟弟,隱隱感到他並非像大家認為的那樣逆來順受、毫無追求,他是有他的理想他的希冀的,雖然他的想法她並不是很了解和理解。

"可是,顥……"公主欲言又止,覺得自己本來準備說的話現在已顯得多麼地蒼白無力。

"公主,我也認為皇上這次的派遣並非是對岐王的貶謫,而是一項無上光榮的恩賜。"靜坐一旁的王雱此刻開口侃侃而談:"食君之祿理應為君分憂,現在朝臣屢有稱皇上對宗室過於偏袒、賞賜不節的微辭,觀今之宗室,雖也有不少能者可為皇上排憂解難、治國平天下,但也有頗多皇族子弟坐享皇恩而不思報國。岐王與嘉王年紀尚輕,已雙雙被封為王,人皆以為全係與皇上一母同胞之故,若無政績戰功甚難服眾。因此竊以為皇上如此安排正是想讓岐王殿下借招納西蕃之機為將來平西夏打好基礎,日後滅夏挫遼,揚我國威,一舉恢複漢唐時我國邊境,岐王自然功不可沒,屆時人皆會歎服於岐王的蓋世功勳了。"

駙馬王詵沉默半晌,聽了此話後也抬頭對公主說:"王公子之言不無道理。"他也算是半個宗室之人,對朝臣對宗室子弟的詬病一向也十分敏[gǎn],而趙顥與王雱的話也隱約激起了他心中沉寂許久的男兒豪情。保家衛國,恢複漢唐時邊境,這是一個有誌的漢室男子不能拒絕的理想。就在這一瞬間,他覺得他有點懂岐王的心思了,但是岐王那略顯蒼涼的坦然仍是他難以理解的。

舒國長公主起身走到顥的身邊,像她小時經常做的那樣為她蹴鞠歸來的弟弟整理剛才舞亂了的頭發,然後輕柔、然而半帶命令式地堅決地對他說:"你可以去,顥,如果你堅持。但是,如果你沒能平安、健康地回來,我絕對不會原諒你,絕對不會原諒頊!"

顥點頭,微笑,回答:"是的,姐姐。"

王雱回到家時雪已漸漸下得大了,紛紛揚揚地給樓宇大地覆上了一層白羽霓裳。他一邊走一邊想不知自己那個美麗的小妻子現在正在做什麼,是像小妹雯兒那樣會為瑞雪的降臨欣喜不已,出門嬉戲堆雪人,還是一如秋天忙碌後沉寂下來的小動物,蝸居在溫暖的臥室裏靡靡地睡……不知不覺一絲溫柔的笑意浮上唇際,覺得眼前雖是天寒地凍,但心裏卻已經春暖花開起來。

走過幾曲回廊,剛至後院花園,忽見一紅妝美人流連於梅花樹下,微步淩波飄然若仙。

她披著一襲殷紅披風,四周綴了一圈茸茸的銀狐毛,本是連帽的,但此刻並未戴在頭上,隻慵慵地墮在肩後,露出一段秀麗無比的玉頸,頭發都挽在上麵梳成一個偏偏欲墜的雲髻,卻略有一些茸發浮了下來,依在後頸如凝脂般的雪膚上異常可愛。她輕移蓮步慢賞初開的梅花,淺笑嫣然,姿態翩躚,仿若明妃離塵、洛神出水。有風拂過,但覺暗香襲人,也不知是花香還是美人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