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一幕

我叫蘇念語。所有人眼中標準的乖乖女。其實,我並不是。

我愛過一個女人。

同性,異地,年齡…不管曾經多麼惺惺相惜,各方麵的差距自然而然地漸漸拉開了我們的距離。

剛開始時,我列舉著各個讓我猶豫的因素:“你比我大五歲,你離我一千多公裏遠,你的家境和我的家境很不一樣…”

我還沒有說完她就打斷我:“考慮這麼多做什麼,你這是要結婚嗎?

也許一開始,我們的觀念就注定相悖。我願她能伴我漫步一生,而她卻抱著能走多遠就多遠的心態。盡管這段情無法擁有一個結局,但是過程美好燦爛,對我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浮生若夢,風雨不悔。

深愛過後卻相忘於人海。

我不後悔當時選擇和她在一起。她曾帶我領略世間的美好,讓我體會愛與被愛的感受,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年少總該有些衝動,留作青春的紀念。

可是失去她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念,以及我難以承受的代價。在高考前,巨大的壓力夾雜我難以排遣的思念,無聲無息地攥著我的靈魂,讓我每晚不得好眠。我看不到未來,我在森林深處迷路了,而我再也找不到那根她牽引我的線。

在失眠的夜裏,耳機裏循環播放著carpenters的一首歌:

“I used to say''No promises, let''s keep it simple''   But freedom only helps you say goodbye

It took a while for me to learn that nothing comes for free

The price I paid is high enough for me ”   七月,我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但不是來自我理想中的大學。我不怪自己,不怪任何人。我總是順其自然的態度,一切隨緣。她以前總笑我是小尼姑,說我可以去參禪悟佛了。可是現在她不在我身邊,不,她以前也不在我身邊。

有時,我走在夏日的晚風裏,回想起異地的苦,生活的不如意,往日的歡笑就會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飄來,讓我手足無措。如果周邊無人,我可以停一停,讓風吹幹我稍稍溼潤的眼眶;如果朋友家人剛好在我身旁,我隻好笑一笑,默不作聲。我本就是個寡言的人,不會有人察覺我的默然和突然低落的情緒。

兩年了,她已經走了很遠了,我知道我不能繼續如此消沉。她也曾說年輕人要有朝氣,那麼我更要振作精神,繼續走我的路。

八月。一趟說走就走的旅程。

原本我想去她的城市,可是想到她身在國外。我不想去那一座空城。於是,我選擇了雲南。她曾說,蒼山觀月,洱海聽風,以後我們可以去那裏一起生活。即使願不能遂,我還是想去那裏看一看我們曾經憧憬的未來。

我報了旅行社的散客團。我告別父母,一個人背著黑色的背包,打車來到散客們在機場集合的地點。

當地導遊推著一輛行李車,舉著一麵藍色的小旗子。導遊身邊還沒有其他人,我就到處轉了一轉,回來時,看到旗子旁邊,站了一對母女。那個女兒是我小學隔壁班的同學。我和她並不認識,也並沒有見過很多次。隻是腦海中,存有她在學校花園的石桌旁笑顏如花的模樣。時隔六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肯定。緣分吧。

飛機離開地麵,身體失去重心的感覺,一瞬間放空的思緒。一場旅行像畫卷般緩緩展開,生活的齒輪又慢慢地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