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日以前吃的鍋巴鹽突然漲了價,而且鹽販子也少了很多,好些人家幾乎都要吃不起鹽了,幸好不知道從哪裏另外來了一黨子私鹽販子過來販細鹽。
細鹽雖然比鍋巴鹽要貴些,但是這一分錢一分貨,那細鹽的品質也著實是好的,白得跟雪似的,細得也快跟沙差不多了。
而且有人試著買了點兒回來,那味道可比鍋巴鹽好得不知道到哪兒去了,這麼算一算,這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價格也著實值得!
普通老百姓就是一時湊不到買一斤鹽的錢,買個一兩二兩的還是湊得出來,也是必須要的,誰家能缺得了鹽啊?
再說了,這秋糧本來就是要交,早早交了,還能分得三兩細鹽,這可是不要錢,不要錢的!三兩鹽也夠一家子吃好久了!更別說——
“要是一村都在三天內交完了秋糧,明年峒主大人還會派人過來教村裏育秧插秧和種雙季稻,能夠稻田養魚的,還可以教村裏稻田養魚!”
“我告訴你,那天峒主大人那個農莊裏收割的就是第二季的稻子,就在昨天,我聽說那稻子已經曬出來了,一稱重,好家夥,你們知道有多少嗎?”
“有多少?”
“平均下來一畝產上了這個數!”消息靈通的人得意地伸出了一根手指頭,衝著周圍的人用力晃了晃,“一千斤啊!一畝產上了一千斤穀子!”
圍觀的老百姓“嘩”的一片驚歎:“不是說那田裏還挖了好幾條橫七豎八的溝養了魚嗎?養了魚都還能產上一千斤穀子?”
“這你就不懂了!峒主大人說了,稻田養魚兩相便宜,稻子也能長得好,魚也能長得好,除了一畝產出了一千斤穀子,那二十來畝稻田裏還收了六千多斤稻花魚,當時周圍村鎮去幫忙捉魚的人,每人都分到了兩條稻花魚!
我有個親戚正是夯吉村旁邊大樟村的,那天正好趕過去看熱鬧,他說下田幫著捉魚的有三四百人,一人分了兩條稻花魚後,那莊頭把剩下的魚稱重還稱到了五千八百來斤,他在一邊親耳聽到報的數,準準的絕對沒錯!
我那親戚當時也得了兩條稻花魚回去,一家子熬了湯吃了,說那肉質實在是細嫩得緊,湯鮮得讓人差點要把舌頭都吞下去了。
聽說要是舍得油的人家,拿油細細煎了佐了辣椒炒,那味道更是一絕。要是我們這裏也能在稻田裏養魚……”
說話的人想著親戚說的那個味道,忍不住呲溜了一下口水,聽話的人也各自轉起了念頭。
魚湖寨之所以被稱為魚湖寨,就是因為寨裏有一個雙魚湖,長年保證了良田的灌溉用水。
雖說湖邊的良田連沃都是司昌南的田地,但是因為修好了水渠,成片阡陌之外,普通農戶們的田裏也不愁用水。
不過良田裏產出的也隻有稻米,要想吃魚,還得從那個雙魚湖裏麵去尋摸。雙魚湖水淺的那一片湖域是屬於寨長大人的,寨長大人在那裏種了蓮藕,還可以撒網打魚。
其他的地方則是湖闊水深,根本不適合撒網,想吃魚全靠釣竿了,別瞧著湖裏的魚養得大,這要釣上魚也得看技術和運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吃上魚的。
但是稻田養魚就不同了,就養在自己的田裏,等收了稻子,把田裏放了水就能捉了魚上來,而且剛才那人不是還說了嗎,二十來畝稻田裏還收了六千多斤稻花魚,平均一畝稻田裏可以養出三百來斤稻花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