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回家(1 / 2)

大雷找到了誌同道合的朋友。當天,兩人返回了地委,大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常委會,在會上大雷請劉部長介紹了當前的形勢,並征求了所有常委的意見,有些同誌在會上放不開,或許還是因為前幾天吃飯的事情,大雷看出了這些。他說道:“同誌們,我來這裏就是要帶領鄉親們脫貧,過上好日子,我李大雷沒什麼別的要求,我也沒什麼別的追求,我隻知道老百姓支持了我們,支援了我們,現在他們還過得很苦,還吃不上飯,作為父母官我心裏很難受,也很著急,我想大家的想法和我一樣。當然我初來乍到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咱們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不要有什麼負擔,昨天的事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我們當務之急是趕緊想辦法開展工作,我們要忘記過去,擰成一股繩,為了咱們的未來努力。剛才劉部長介紹了當前農村的情況,大家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形勢很嚴峻啊。咱們這裏鹽堿地比較多,種啥啥不長,種啥啥絕收,這是個大問題,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鹽堿地不長東西,可是能產鹽啊,我們為什麼不因地製宜發展鹽業呢?對不對,另外咱們這裏我看到南麵一大片是幹旱地,可我們也能治理啊,我們隻要修建一個大水庫,將水引過來這裏一大片地方就是萬畝良田啊,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我相信隻要努力就能實現,我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想法,咱們可以集思廣益。我建議明天咱們讓劉部長帶領著到各地去轉轉,如何啊?”大雷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剛開會時比較尷尬的幾位常委也隨聲附和起來,看來大雷的話起到了效果,大家就該放下包袱好好幹,不能辜負群眾對我們的期待。

第二天,大雷和全部常委會成員一道下到田間地頭,走街串巷征求群眾的意見,尋找發展良策,一天的時間他們到了4個縣,20個村,征集到意見建議200多條,這些意見建議對大雷後來的整體規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大雷和常委成員的帶領下,在老百姓的努力下,第二年,這裏就發生了變化,糧食大豐收,很多外出討飯的人紛紛回來了,老百姓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大雷和常委會的同誌們也都很高興,這是大雷來到地委後第一件高興地事情。然而,風雲突變,五十年代末,中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大雷所在的地方也未能幸免,各大報紙雜誌廣播紛紛鼓吹產量,本來一畝地產量800斤就算高產了,可竟然有地方吹到了8萬斤,雖然大雷極力向上反映,但不甘示弱的一些幹部還是大吹大擂,不找邊際,一時間誰吹得大誰就膽子大,誰膽子大說明誰有魄力,誰就是好領導,像大雷這樣不敢吹的人肯定不吃香,每次省裏開會,挨批的肯定是他。慢慢的,常委班子的幾個人也開始不再服氣大雷,除了劉部長,其餘人也都被吹暈了,已經沒有人再將經曆放在種地上,放在腳踏實地上,這股風氣讓剛剛建立起來的果實很快腐爛了,第二年,又出現了要飯的現象,甚至更嚴重,有很多餓死了。而這些,沒有人上報,也沒有人敢上報。看著大家激動的情緒,大雷能說什麼呢?他不敢說,雖然自己是地委書記,但已經不能掌控局勢,沒人聽他的,似乎運動要比肚子重要。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規劃和方案毀於一旦,大雷傷心欲絕,這天,大雷正在家裏閉門思過,劉部長來了,他看上去老了很多,顯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大雷:“老劉,你來了,我正在閉門思過呢。”“李書記,我是來向你道別的,我要辭官回家了,我想回家種地去,我相信將來有一天會好的。”劉部長說道。大雷知道老六口中的將來會好是指啥事,這個時候誰還相信誰啊,政治的因素摻雜著太多。大雷:“好,你走了,我也要走了,老家還有房子,還有山,我也想了很久,準備和若儀回老家,種樹,種糧。”兩個人聊得時間不長,但都很沉重,聊了一會,老劉便轉身走了,曾經一起奮鬥的同誌,曾經滿懷希望想改變這裏落後麵貌的同誌就這樣走了。在老劉轉身的那一刹那,大雷流下了心酸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