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自然萬物
在閩台民間為數眾多的熟語中,自然萬物是人們最廣泛運用的一個話題。當然,這也成為兩地熟語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自然萬物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主要包括了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和各種動植物等。多少年來,自然萬物對蒼穹之下芸芸眾生的生產勞作和日常生活影響巨大。麵對無時不在和慷慨賜予生命雨露的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以及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人們充滿誠惶誠恐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而在生產力落後的傳統農業社會,一些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幹旱、蝗災等等,又可以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在作威作福的大自然麵前,人類因此顯得十分脆弱和渺小。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人們無不俯首貼耳地匍匐在大自然的腳下,親近、崇拜和歌頌自然萬物。例如,自古以來,天神就是廣大民間普遍崇拜的至高無上的神靈。曆代統治者自稱“天子”,他們代天統治人間,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天典禮。民間則稱天為“老天爺”、“天公”等,他們相信天神主宰人間一切禍福,由此產生了諸如“聽天由命”、“人算不如天算”等人人皆知的熟語。日月星辰既是光明的象征,又與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關係密切。長期以來,各地民間的許多農諺,往往都與天象氣候和日月星辰的變化密切相關,成為人們常用的熟語題材。中國是以農為本的傳統農業古國,廣袤而富饒的土地,對於人民有著特殊的意義。至於綿延不絕的高山和湍流不息的江河,無時不在的風雨和震撼人心的雷電,也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巨大。很早以前,閩台民間就有了日月星辰之神、山川土地之神和風師、雨伯、雷公、電母等神靈,人們對之頂禮膜拜,熱烈奉祀,以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閩台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氣候溫暖,植被茂盛,自古以來就是各種動植物繁衍生存的樂園。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們頻繁地與各類動植物交往接觸,對它們的各種形態了如指掌,於是,諸如豬、牛、羊、犬、雞、鴨、龜、鱉、鼠、蛇、猴、龍、鳳、蛙、虎、獅、鹿、馬、象、蟹、燕、鵲等動物,還有各種海產品、瓜菜以及花草樹木等植物,都成了各地民間熟語中常見的題材。它們或以之借喻代比,或以之貶褒譏諷,往往形象生動,入木三分,讓人從中獲得許多教益。閩台民間熟語中與自然萬物有關的詞句,可以說是俯拾皆是,觸處可見。這一現象的存在,當然與人們長期形成的這種自然人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以下擇要分別加以介紹。
一、天地山川
天有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指天地自然賦予人類太多的恩惠。
同天,各樣月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形容凡事因人而異,各不相同。
天上眾星皆朝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指天地間的自然規律無可改變。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親近山水,可知自然界的許多東西。
荒山出俊鳥
【注】台灣等地諺語。意如偏僻貧困的地方反而出俊傑。
十五月大圓,十六月更圓,十七屎肚筆,十八屎肚內,十九月烏拗
【注】閩南等地諺語。屎肚筆:方言,形容食飽狀。屎肚內:方言,形容餓肚狀。烏拗:暗淡。此句用於形容月亮在農曆十五以後每夜發生的變化。
虹那罩海,雨落到不會放屎
【注】閩南等地諺語。意謂虹若出現於海的上空,將會陰雨不晴。舊時農村廁池設在露天,因為下雨,所以上廁所也困難了。
月圍湖,日曝土
【注】閩南等地諺語。月亮周圍如出現圓暈,預示著隔天酷熱無比。
望日二十三,風台真可驚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望日:指農曆十五或十六,即月圓之日。夏秋是台風頻繁的季節,如果台風來臨的日子恰好是農曆十五或二十三,此時恰逢天文大潮,由於月亮引力對潮汐的影響,會使台風的威力更加凶猛,破壞力更大,也讓人更為恐懼。
一雷止三癡
【注】閩南等地諺語。六月十二日常北風,農人最忌之。是月多暴風,謂之風癡,如得雷鳴則不患。
南閃千年,北閃眼前
【注】閩南等地諺語。閩南民間認為,夏夜星密主熱,夜晴見閃電謂之熱閃,在南主久晴,在北主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