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偉強,一個最近幾天才走入觀眾視線的老人,一個三十六年前的香港選秀節目冠軍,一個娛樂圈的邊緣人物。
1977年,也許是鍾偉強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奪得了香港亞洲歌唱比賽冠軍,獲得了跟天王張國榮同等美好的發展機會,但結果就是這樣!
2013年,鍾偉強登上了一檔男女不限、老少通吃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舞台,獲得了幾乎所有人的尊重,但結果還能怎樣?
我一直不太習慣把選秀節目當做比賽來看,如何甄別選手之間差之毫厘的表演,我不專業,大部分的觀眾也並不專業,甚至坐在現場的評委也不一定專業!
看看延時拉鋸的賽製,明眼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場秀。對,這就是一場秀!好與不好不是評判標準,喜不喜歡才是關鍵!從這點來說,顯然@畢夏更招人喜歡,而@鍾偉強輸就輸在一直受人尊敬!
?“喜歡”二字說起來簡單,講起來複雜。為了使節目更容易“被人喜歡”,選秀節目在“不被討厭”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想想那些年回爐翻炒的選手,不是挖空心思講故事,就是嘔心瀝血求同情,畢竟在一個嫉妒心極強的民族,悲情才是放之四海而皆無破綻的主題。說來也奇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兩者在中國觀眾心中竟然是可以劃等號的;而在同樣長時間的眼淚浸泡過後,天朝觀眾竟然幡然醒悟,把當初哭喪的淚人兒統統拋之腦後,還義正言辭地安上了“虛偽”的罪名。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提上褲子翻臉不認人”嗎?
有人說:“能夠出來的藝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是人中龍鳳。”對此,我深信不疑。他們的成功就在於能夠被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不同觀眾所喜歡。
對於那些不成功的,我想說:不要懷疑,你們一定還少點什麼!
對於看熱鬧的觀眾,我想說:別太認真,Justenjoytheshow!
201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