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當你放下麵子開始賺錢的時候,說明你懂事了。當你可以拿錢買回麵子的時候,說明你成功了。當你可以用麵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是個人物了。
顯然,馮小剛已經走在了第三梯隊的前列,中國準五代導演像極了第五代人民銀行,《私人定製》則更像是剛剛發行的貨幣,變現隻是時間問題。
美國媒體評論他是“中國的斯皮爾伯格”,中國媒體定位他為“國民導演,悲喜巨匠”,他自己卻說“我就是我微博裏寫的那人,誰也別毀我。”
就是這樣一個混跡娛樂圈多年卻依然我行我素的主兒,卻成為了新中國電影史上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我想,口無遮攔為他樹敵無數,但真性情卻為他贏得了觀眾。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電影的好壞本沒有標準,唯一可以被量化的就是票房,票房好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觀眾認可,而馮導總是能夠切中最廣大人民的命脈,把小人物的生活搬上熒屏,讓現實中的角色找到共鳴。
為了達到“藝術高於生活,又不脫離生活”的原則,馮導可謂用心良苦。除了在劇情的設計上盡量“辦人事”,還要在台詞的潛心研究上做到“說人話”。也就是說,在保證劇情離奇狗血的基礎上貼近生活,在演員角色個性突出的情況下好好說話,其難度可見一斑。
在長達20年的導演生涯中,風格雖幾經變幻,但都無一例外地繼承了馮式悲喜劇的反諷特色,總是能夠達到調侃生活,戲謔主流文化的效果。當然,這與馮導20年生性戀戰的脾氣密不可分,熒幕上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向外界宣戰的武器,微博上每一次與圈內人士的交鋒都是一次不小的戰績。於是,他把娛樂圈當成了戰場,我們把他當成了武器。-小鋼炮
最後,我想說:如今你已經是《大腕》,何必跟他們《沒完沒了》,收起你的《一聲歎息》,在門上掛上《非誠勿擾》,帶上你的《私人定製》,我們在電影院裏《不見不散》!
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