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反圍剿,縣大隊吃了虧。反圍剿前近三百人的隊伍,經過這一個月來零零散散的幾次戰鬥,縣大隊可以說是損兵折將,此時隻剩下不足二百人了。
令鬼子難熬難忍的掃蕩終於結束了,保安團和千木大佐的聯隊也撤回到城裏,鑽進了炮樓。
縣大隊和縣委這才搖搖晃晃地走出山裏,回到了闊別近一個月的根據地。
在這之前,縣大隊在縣委的領導下,一直在和城裏的鬼子周旋。你進我退,你退打,你煩俺擾,弄得鬼子們沒有半點脾氣。每一次鬼子出來掃蕩,可以說是縣大隊的節日,這裏埋片**陣,那裏挖一排陷阱,整得鬼子吱哇亂叫,痛苦不堪。在反掃蕩中,縣大隊壯大了自己,削弱了敵人。每一次反掃蕩,縣大隊都會有所收獲,繳獲些槍支彈藥,或者是一些後勤裝備。縣大隊的人馬倚仗地形熟悉,化整為零,聲東擊西,鬼子的隊伍便在零打碎敲中垮了。倒下的鬼子便永遠地起不來了,長眠在異國他鄉,孤魂野鬼般到處遊蕩。
千木大佐的聯隊垂頭喪氣地龜縮到據點裏,挑著膏藥旗,唱鬼哭狼嚎般的日本軍歌,為自己打氣,也為陣亡的士兵嚎喪。
這次反掃蕩初奇地別扭。縣大隊依據以往的經驗,隊伍以中隊為單位,化整為零地躲到山裏和鬼子打遊擊。鬼子卻不再上當了,不和縣大隊打遊擊,神不知、鬼不覺地繞到了縣大隊的身後或腹地,冷不丁地咬上縣大隊一口。鬼子加上保安團的人有近千人,隊伍顯得兵強馬壯,裝備精良,猛地冒出來,咬住化整為零的縣大隊的幾十個人,猛打猛衝上一陣,縣大隊就吃了虧。每次交手,縣大隊都要付出血的代價。這樣零打碎敲地一個月下來,縣大隊損兵折將了一半人馬。
縣大隊以前對付鬼子的招數,現在鬼子又拿來對付縣大隊了。更讓人不解的是,鬼子對這一帶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似乎比縣大隊還要熟悉,經常是抄近路,斷了縣大隊回撤的後路,猛不丁地打縣大隊的伏擊。以前這些招數都是縣大隊屢試不爽的致勝法寶,現在卻被鬼子遊刃有餘地用上了。
結果是不到三百人的縣大隊,加上幾十人的縣委機關,需要對付的竟是近千人的鬼子和保安團。如果不是鬼子的後勤供給出了問題,匆匆結束了這次的圍剿行動,縣大隊的境遇可想而知。
縣大隊以失敗之師的形象,有些狼狽地從山溝裏走出來。一麵破損的旗子在風中有氣無力地飄著,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灰土土的,像霜打了一樣,腳步踉蹌,目光迷離。這樣的一支隊伍,走在深秋的山裏,讓人感到了幾分悲壯和蒼涼。
三中隊長李彪走在隊伍裏。秋天無遮無攔的陽光讓他眯上了眼睛,衛生員胡小月的身影在他眯起來的目光中,一會兒長、一會兒短。
昔日美麗的胡小月,現在也是一副深秋後的景象。一身灰色的軍服已經有些破爛了,肩上被剮了一個口子,布片兒被風吹得一飄一抖的。進山前胡小月才剪過一頭短發,英姿颯爽,此時卻是頭發蓬亂,動人的麵龐也是黑一塊、青一塊。李彪一看到胡小月,他的心就一緊一抽的,隱隱的有些疼。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在反圍剿的日子裏,隊伍一直在山裏東跑西顛的,他的中隊和後勤中隊總是合合分分的。胡小月是衛生員,她的行動隻能隨著後勤中隊。每次見到胡小月,他的心裏就一抽一緊的,離開後心裏更是空空落落的。抬頭、低頭冷不丁地就會想起胡小月那張笑臉,還有那顆尖尖細細的小虎牙。這一切都讓李彪感到詩情畫意起來,心裏也暖暖的,天上的日頭也鮮亮了許多。
胡小月經過這一個月的反掃蕩,在李彪的眼裏似乎瘦了一些。看著她纖細的背影,他的心裏又貓抓狗咬地疼上一陣子。他忍不住緊走兩步,不由分說地把背在胡小月身上的藥箱,挎到了自己的肩上。藥箱裏早已經沒有什麼內容了,一個月下來,縣大隊一直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過來的。進山前,通過城裏的交通員弄過來一些藥品,很豐富地裝在胡小月的藥箱裏。到了山裏後,戰士們傷亡慘重,該用的藥早就用完了。此時的空藥箱,像個幌子似地背在了李彪的身上。
胡小月偏過頭,看了眼李彪,輕聲說了句:哥,你不用替俺,藥箱裏沒東西了。
她一直喊他“哥”。每次胡小月這麼叫他,他心裏都暖暖的,似有千萬隻螞蟻齊齊地在他心坎上爬過,讓他渾身癢酥酥的,也讓他的心緒亂紛紛的。他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因為胡小月救過他的命嗎?
縣大隊成立之前還叫抗日遊擊隊,李彪是小隊長,帶著十幾個人到莊裏采購糧食。當時的遊擊隊是真正意義上的遊擊隊,百八十人,二三十條槍,剩下的就是砍刀和一些能操在手裏的農具了。正麵和鬼子交手那是不可能的,隻是抽不冷子弄敵人一家夥,搞上幾條槍,弄上十幾發子彈,就跟過年一樣高興了。
李彪帶著小分隊下山籌糧,不知怎麼就走漏了風聲,一個中隊的鬼子在漢奸的帶領下,就把胡家莊包圍了。
李彪發現鬼子時,想撤已經來不及了,十幾個人的小分隊被他分成了兩組,一組阻擊敵人,吸引敵人,另外一組背著籌來的糧食,抽空往山上撤。他帶著五六個遊擊隊的戰士明火執仗地向敵人衝去,一邊放槍,一邊大喊大叫,虛張聲勢地把鬼子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