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則1:用心聆聽——自己有興趣原則
有一句格言: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認真對待別人的想法,讓他覺得他很重要。
用心聆聽,讓自己產生興趣,也讓說話者感覺到你的興趣,是交談順利進行的前提。不知道聰明的你是否注意:交談中,大多數人都不太愛聽別人說話,喜歡別人聽他說話;而且她們喜歡談和自己有關的事情,而不是和對方有關的事情。這是不妥的,用心聆聽可以有效避免這類情況。最會說話的女人,在與別人尤其是與上司或客戶談話時,會把機會留給對方——讓他說,說他關心的事。
1.傾聽是女人的內在修養
一般人在與別人交談時,大多數時間都是她自己在講話,或者她盡可能想自己說話。很多女人在交談過程中,70%的時間是她在講話或介紹自己的經曆,對方隻能得到30%的講話時間。因此像這樣的交談往往以冷場或者對方喪失興趣結束。而善談的女人,早就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如果你想成為人人喜愛的說話者,建議你把用於聽和說的比例調整為7∶3,即70%時間讓對方法講話,你傾聽;30%時間自己用來發問、讚美和鼓勵他說。這就是著名的“兩隻耳朵一張嘴”——多聽少說的法則。
是的,幾乎所有的口才大師和會說話的人都在向我們建議:先學會聆聽,再學著說話。
傾聽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傾聽可以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輕鬆,傾聽讓你一天比一天更可愛,傾聽讓你身邊的人更喜歡你,傾聽讓你的顧客更信任你。傾聽是一種推銷手段,傾聽更是一種個人的修養。
世界上的難事之一便是閉上嘴巴,假如你不張開耳朵,不適時地閉上嘴巴,你就會失去無數機會。切記,千萬不要太忙於說話,要學會“聽話”。
溫情提示:當你發現自己說話的時間超過整個交談時間的45%,那就必須當機立斷:閉嘴!
2.掌握聆聽的藝術
傾聽是對他人的一種回應方法,積極傾聽則是一種更好的回應方式,既能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又能保證你理解對方所說的內容。布裏德奇說:“學會了如何傾聽,你甚至能從談吐笨拙的人那裏得到收益。”
要熟練地使用這種技巧,首先要知道,當別人和你說話時,發生著什麼樣的事情。
人際交往首先源於個人內心。對方先是有一些感受或者想法想告訴你。為了傳遞這個信息,他首先必須將其轉換成語言以及非語言代碼,以便你能夠理解。至於他選擇什麼樣的代碼,什麼樣的語言和動作,以及說話時的音調,會由他的目的、所處環境、與你的關係親密程度,以及他的年齡、教育背景、社會地位、文化背景和感情狀況所決定。這個把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轉換成信息的過程被稱為編碼。
“聆聽”是一種藝術。“聆聽”的要旨是對某人所說的話“表示有興趣”。如果發言者談論的內容確實無聊且講話速度又慢,我們可以調整心態,認定“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場談話再無聊也可使自己獲益,那麼,在聆聽別人任何談話時都會自然流露出敬意。這就是“聆聽”的藝術。
說話者,最怕對什麼都無動於衷的人,所以當別人談話時要有所反應。時不時點頭微笑;時不時對別人的觀點表示讚同;時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聽到別人迸發出的妙語警句時,不妨大大讚賞一番。既要善於聆聽對方的意見,也要適時發表個人意見。不要提及與話題無關的事;更不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也不要漫不經心地看手表、伸懶腰、玩東西等表現出不耐煩。
作為一個有修養的聆聽者會記住所有發言的內容重點,並完全了解別人的希望所在,而不是去注意發言人的長相、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