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幽默是“語言的酵母”(1 / 3)

三、幽默是“語言的酵母”

恩格斯說過:“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的優越感的表現。”

幽默是智慧、愛心與靈感的結晶,是一個人良好素質和修養的表現。幽默能表事理於機智,寓深刻於輕鬆,給周圍的人以歡笑和愉快。

1.寓莊於諧的語言酵母?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把幽默稱作“語言的酵母”。創造出幽默就是創造出快樂。幽默能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工作,並能提高工作效率。

幽默運用得當時,能為談話錦上添花,叫人輕鬆之餘又深覺難忘。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次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觀眾的哄笑。在笑聲中,馬季登台演出。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一下就把哄笑中的觀眾弄糊塗了。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幾句話,引得全場哄堂大笑。就這樣,馬季以幽默的語言機智巧妙的給圓了場。

“寓莊於諧”是說話時常用的一種手法,即使是對待比較嚴肅的談話,也不見得非要板著麵孔說教。說幾句風趣的話,創造一個活躍的場麵,使聽者在輕鬆的環境中,自然主動的接受說話人傳遞的信息,比填鴨式的生硬說法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在批評或幫助某人時,一本正經地斥責、說教,往往會引起抵觸心理,說得再多也等於白說。如果用輕鬆活潑的語言,就能使對方在談笑中感到內疚,受到自責。

當然,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要服從於說話的目的,不能為幽默而幽默,要分清場合、對像,要審辨內容是否適合用幽默詼諧的手段去處理。另外,也不應當不加節製地講幽默、說笑話,老是把談話說得嘻嘻哈哈。如此一來,容易給人不嚴肅不認真的感覺,使聽者喪失對說話者的尊重,從而衝淡了說話的內容。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會說幽默而風趣的話呢?

◆立足要點,聯想開去

一句令人難堪的話,一件令人不滿的事,擺到懂得幽默人的麵前,就能成功化解。她會抓住關鍵點,展開聯想,回敬對方。

我們來看下麵兩則故事。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醜角叫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到歡迎,醜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付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杜羅夫不直接反擊,而是抓住臉蛋愚醜,聯想到傲慢觀眾的臉蛋,以及可拿雙薪反唇相譏,產生強烈的幽默感。那位傲慢的觀眾根本無言以對。如果直接反擊,就顯得無能,並會導致口角。

一天,湯姆的老板在圓桌會議上氣急敗壞地大叫:“這次如果又泡湯了,我要把你們一個個扔進海裏喂鯊魚……”這時,湯姆馬上斯文地站起來,轉身要走,老板更氣了:“你要去哪裏?”原來打算去洗手間的湯姆即興改口說:“學遊泳!”眾人大笑,緊張的氣氛馬上緩和下來,老板也笑了:“你這渾小子!你以為我真的忍心把你們扔進海裏……”

湯姆即興發揮,從“扔進海裏”巧妙地聯想開去,並落實到“學遊泳”上,幽默機智。他腦中快速的思維活動是:扔進海裏——會淹死或被鯊魚吃掉——須要學遊泳。他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引得眾人大笑,在於湯姆立即作出對抗行為,並且麵對湯姆機智的回答,老板卻隻能妥協。

對抗幽默就會顯得沒有涵養,顯得蠻橫無理,這就是幽默的力量。

◆無中生有,言過必反

“無中生有,言過必反”的方法是,借助貌似合理的理由或者關聯對比,捏造出並非事實的斷言,並加以渲染,讓聽者直接或間接感覺出斷言的荒謬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