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人公關的社交語言
公關人員對社交語言的要求往往高於普通的交談語言的要求,如果在社交場合碰巧遇上一個公關小姐,你一定會為她溫柔大方的語舉止所折服,但究其嚴格的禮儀,你會發現她們的交際魅力不是出於偶然。其社交語言的魅力總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要言之有禮
公關女性與人交往時,舉止要有禮貌,說話更要有禮貌。沒有人願和一個沒有禮貌的人打交道。
禮貌語言要“以誠為本”,就是要態度真誠,講出實情,開誠布公。也要“以信為本”,使公眾感到可親可信。
禮貌語言要“以謙為懷”,就是要態度謙遜,出言謹慎,做到虛懷若穀,絕不可盛氣淩人。一個公司對待大小客戶都要平等相待誠信有禮。
禮貌語言要“以和為重”,就是談論問題要兼顧各方利益,求同存異;對方喜怒皆豁達,得理也讓人。古人說:“和氣生財”,“和為貴”就是這個道理。
2.要言之有度
公關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公關人員講話要有理有節,問候寒暄適可而止,分析判斷恰如其分,充分考慮對方的立場。
第一說話要適時。
既要積極主動,又要謹慎小心。該說話時不說就會冷場,不該講時講了又是多嘴。冷場會使人難堪,多嘴又令人討厭。
第二說話要適量。
既要追求質量,又要掌握分量。話語當長則長,該短則短;音量當大則大,該小則小,既不能使人不明不白,也不能講個沒完沒了。
第三說話要適當。
要周密思考,用詞準確,語言得體,把握分寸,既不能辭不達意,又不可言過其實,雖然難以字斟句酌,也要做到言之成理。
在社交場合中講話,總有一些忌諱,你不得不考慮每一個聽眾的好惡。比如,有胖人在場忌諱說“肥”;在病人麵前忌諱說“死”;結婚喜慶忌諱說“破裂”、“分手”;新廈落成忌諱說“垮了”、“倒了”等等,這並不是“迷信”、“過慮”,而是尊重人們的一般習慣。
公關女性是聯絡員、宣傳員、解說員,是溝通關係建立感情的橋梁,情真意切的語言才能打動人,理智有據的語言才能說服人。公關人員展示說話水平,不僅要做到禮貌和適度,還要學會恰當、應景的稱呼。
3.巧舌女人會稱呼
公關女性在稱呼對方時,既要注意不同對象的身份,又要懂得不同地域的風情。前些年,普遍用“同誌”作稱呼,叫一聲“同誌”,對方覺得把他看成了自己人,感到很高興;現如今,對男子稱“先生”,對年輕女子叫“小姐”,就比較時髦。
◆生硬的“您好”
與人接觸的第一句話、第一個詞就是稱呼。不知道怎麼稱呼對方,一見麵隻會說一句“您好!”,使人感到是一種應酬或應付,很難使對方產生親近感,對相互溝通不利。所以,熟識的人見麵,打招呼時要親切地稱呼對方;與陌生人聯係,交談之前更要恰當的稱呼,以示尊重。
與人初次見麵,可以用這樣的話開頭:“請問您怎麼稱呼?”“請問先生(小姐)怎麼稱呼?”
同樣是一句問話,感情色彩可能很不一樣。講究說話水平的公關女性應作出恰當的選擇。在了解對方身份之後,稱呼就可以更具體了。
◆稱呼五法
在個別交談場合稱呼對方,對年長者一般用“老”或“大”,如“×老伯”、“×老太”、“××大姐”、“××哥”。
對有職銜者要稱其“職”或“銜”。如“關廠長”、“嚴經理”,“王教授”、“李醫師”。
對一些地位比較低的人,如能用好稱呼,定會博得好感。如把“開車的”稱為“司機大哥”、把“理發的”稱為“美容小姐”,就會得到熱情幫助和優質服務。
在集體活動場合,麵對眾多年輕人,叫一聲“青年朋友們!”,就會縮短心理距離;麵對農村老少,叫一聲“父老鄉親們!”定會增進相互感情。
沿海地區的中年、老年人,喜歡別人叫得年輕些;內地山區的人,喜歡別人叫得老大些,因此,對於中年或青年人,男性是叫“大哥”還是叫“先生”,女性是叫“大姐”還是叫“小姐”就要根據不同地區,選用不同的稱呼了。
◆補充幾個要領:
(1)稱呼應準確
比如:不能對一個年輕的姑娘不能稱“大嫂”等。
(2)區別對待
在不同的對象、場合,要準確地分清親疏遠近的關係和對方的年齡、輩份、職務等;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機、對不同的對象,要選擇正確的稱呼。比如:夫妻之間親呢的稱呼,不宜在公開場合、父母和孩子麵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