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孩子都送來了,想來,他的那位遠哥,也就真的願意心甘情願的為他“盡忠”了。

謝相呼吸一滯,看著自以為做了一件聰明事的謝容英,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第114章

謝相被謝容英在病中苦心思索出的“計策”氣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哆哆嗦嗦了半晌,謝相瞪著絲毫都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的謝容英看了良久,終於深深呼吸了好幾次,才將心頭的怒火與恨鐵不成鋼全都壓了下去,緩緩開口道:“先帝在時,我等糊塗,以為昭寧王乃是愚忠之人。既是愚忠之人,那麼,我等無論如何苛待昭寧王,想來昭寧王都會繼續愚忠下去,對先帝、對朝廷忠心。幸而我等糊塗,先帝卻不糊塗,待昭寧王以至真至誠,二人又素來手足情深,這才使得昭寧王對先帝沒有任何不臣之心。”

謝容英怔怔的看著謝相,似是不明白謝相究竟在說些甚麼。

謝相見狀閉了閉眼,心中暗自想著,這,就算是最後一次罷。若是真的能點醒這位帝王,說不得,這位新帝的天下還能保住,若是不能……他終究是謝家輩分最高的人,還是謝家族長,至少,他自己嫡脈還有那些不參與奪.權的謝家人,還是能保下的。

待謝相再次睜開眼時,已然有了決斷。

他深深地看著謝容英道:“先帝駕崩之前,曾拉著聖人與昭寧王的手,並未囑咐昭寧王,反而是囑咐聖人當有容人之量,當記得幼時情意,莫要辜負昭寧王,也莫要辜負先帝,聖人可還記得?”

謝容英這次隻怔楞了片刻,隨即就反駁道:“可是,昭寧王負了朕!是顏相說,昭寧王處心積慮,心懷不軌,如此,朕才不得不與他虛與委蛇……”

謝相打斷他道:“但是,若顏相彼此不這般欺瞞聖人,那麼聖人那時,是不是連佯裝對昭寧王好都做不到?是不是仍舊要任由太後折辱忠臣良將?是不是仍舊要想方設法將敬王世子留下,用作牽掣昭寧王?聖人,顏相彼時如此,卻也是無奈之舉。隻是,我等都不曾料到的是,昭寧王從不曾愚忠,且其心性高傲,重情重義,如此情形下,聖人想要用昭寧王來保住江山社稷,就該更改策略,對其也報之以真心,將其看做真正的手足,若是心中仍舊做不到,至少也要在麵子上敬重這位昭寧王,如此,才可拖延昭寧王甚至以天下大義,使昭寧王不得不為聖人所用。可是現在,昭寧王明明就因太後高氏和聖人的所作所為而心生芥蒂,聖人不去與昭寧王重修舊好就罷了,因何又要去強搶昭寧王如今的獨子?莫非聖人不知,昭寧王比聖人還要年長兩歲,府中卻根本沒有正妃側妃,甚至有妾室之名的,也隻有誕下昭寧王獨子的一個妾室而已。若是如今昭寧王膝下有不止一個孩子,若是昭寧王如今已經正式娶妃,那麼,聖人想要過繼昭寧王的孩子,隻需派親近之人帶著聖人的信件與昭寧王多商討幾次,想來昭寧王縱然看重親情,隻要聖人心意真誠,此舉對昭寧王來說,又無太大傷害,待再過上幾年,昭寧王許是就會應了。”

說到此處,謝相頗有些痛心疾首的看向謝容英:“可是現下,昭寧王膝下僅僅有這一子,聖人又年輕,大夫又不曾說聖人將來完全不會有可能有親生子,聖人這次又不曾直言過繼一事,隻是讓昭寧王才兩歲多的獨子來長安侍奉太後。聖人啊,昭寧王如今有自己的藩地,有自己的兵,有天下皆知的大好的名聲,還有各地的人才紛至遝來,為其效力,昭寧王本人更是允文允武,乃是天生的將才……而聖人如今自顧不暇,且還要用這等手段威逼其為聖人效力……這等情形下,若是換了聖人是昭寧王,是否會心甘情願的忍了這一口氣?任由人將自己的獨自帶走為質,就為了安旁人的心?且那個人,還一直心胸不夠開闊,根本就不信任自己,戰場無常事,甚至若是一朝不慎,不小心被他人陷害,或是不意在戰場上輸了幾次,是否自己為質的獨子,就會被那小心眼的帝王直接給殺了,用來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