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會更加狠心?
如此一來,定王與前朝皇室那裏暫且不提,朝中諸臣卻是對著這位新皇的種種政令,更加認真聽從,少有隻因想諫言就諫言的胡亂行為了。
謝遠不意收拾了北地,還能有這等好處,倒也不再收手,和六相一起,將在各地強行推行玉米等作物、嚴查鹽引、漸次行科舉一事、嚴查官員考核並推行每季一考等等政令……
其中不少政令使得朝臣心中擔憂不已,可惜有了前頭的事情,諸臣心知這位新皇足夠心狠和強勢,也根本不在意史官筆墨將他不顧名聲殺了同父異母的兄弟的事情,更知曉這位新皇乃是馬上皇帝,不但曾經戰功赫赫,如今更是上馬提槍就能奔去戰場……
其槍下亡魂,不知幾許。
如此情形下,諸臣也就更加老實,縱然有不悅,卻也須要捏著鼻子去做事。
尤其,他們發現,雖然天下還未完全安定,但是,這位新皇已然對朝中那些貪官汙吏開始下手,並將鹽引之令進一步細化,使得鹽稅能盡數落得朝廷手中……如此種種之下,諸臣無論心中如何做想,暫時都老實了下來。
謝遠與六相心中稍安,然而嚴查貪官汙吏一事,卻要再查的嚴苛一些,謝遠為此請六相從朝中擇出三位清廉公正的能臣,決意令這三人作為欽差,在朝中各地進行嚴查,並監督玉米番薯等作物耕種情形。
其他的不提,若是依照孤鴻子所言,天災將至,那麼,除了使得百姓有玉米等有強悍生命力的作物種下外,就是使得各地官員不得貪.汙太過,朝中發下的救濟糧食,也不得被替換,如此一來,提前嚴查百官,也是必須的事情了。
謝遠的這些政令是在他回朝的二月份依次發出的。
各種玉米等種子則是提前早已發放被種下。
大慶朝嚴查官員的官吏和三名欽差依次離開長安城後,已經到了元熙二年的三月中。
而直到這個時候,北方多地幹旱,滴雨未下。
南方數個地方,亦是幹旱少雨,頗為奇異。
後又過五個月,北方旱情越發嚴重,南方連降暴雨,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新皇政令不斷,嚴查貪官汙吏,更又增加兩名欽差在各地巡查,使得百姓得以安穩,不至於被有心人攛掇,以亂朝綱。
前朝小朝廷因困於三州,偏偏這三州自入夏以來,暴雨不斷,糧食也越來越少,這前朝小朝廷終於支撐不住,於元熙二年的年底,被寧遠侯江白徹底攻破,並活捉前朝皇室諸人,押解回長安。
元熙帝依舊不曾有絲毫的心軟,凡參與謀逆男丁依舊斬首,其餘前朝皇室成年男女皆杖刑後圈禁,年□□女亦被圈禁——元熙帝沒有殺他們,卻下令將其圈禁致死,並不得令其成婚。
如此,幾十年後,這前朝皇室,哪裏還有甚傳人?
朝中臣子倒有人想勸,奈何元熙帝已然下旨,君令再不得更改。
且大慶朝的天災越發嚴重,朝中諸臣幫忙處置這些天災,令天下安穩尚且還來不及,更無心也無力再去勸聖人施行仁政了。
——天災之中,若仍舊施行仁政,樸實的百姓或許還能知恩,但因天子的仁慈,卻更會令無數貪官汙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這等情形下,百姓又能活下多少?
元熙二年至元熙三年,整整兩年時間,大慶朝幾乎把如今所知曉的天災輪了一半。
幸而元熙帝在此期間,強勢剛硬,嚴查各地官吏,令百姓不曾受多少官員盤剝;更減免了三年糧稅,期間還推行了玉米、番薯等能適應幹旱和貧瘠土地種植的作物,使得無數百姓靠著這些作物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