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到三峽的川江流域,由於水流湍急,纖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撿拾一些樹枝作幹柴生火,舀幾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濕。這種吃法因其簡便易行很快便在江邊流傳開來。後來,發展出了成都口味,重慶口味,以及東北口味!”
東北口味可以除了麻辣外已經完全不是麻辣燙,因為它無需炒料,有兩種做法,分別骨湯類,特點是有肉味還不油膩,口感順滑。另外一種就是石記麻辣燙為代表的清湯麻辣燙,味道純用調料和麻醬調,做法簡單易於掌握,味道濃鬱,更加健康。
張啟誌記憶中,麻辣燙這種簡單,方便,吃得有滋有味,汗流浹背,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爽!
雖然記不清,東北什麼時候擁有的第一家麻辣燙店,但是,後世大大的麻辣燙店、攤,遍及大街巷,可謂是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
它從最早的地攤式經營、排擋式經營、店麵式經營;口味式經營、服務式經營、服務與菜肴並重的階段!
後來發展出從能喝湯的麻辣燙為特色-骨湯麻辣燙是新派麻辣燙變革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針對顧客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提供5種吃法:論斤麻辣燙、火鍋麻辣燙、碗裝麻辣燙、砂鍋麻辣燙、串簽麻辣燙,像碗裝麻辣燙、砂鍋麻辣燙!
可以,麻辣燙成為了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一道風味美食!
“關哥,你也幫我仔細的找,看看咱們這裏,有沒有麻辣燙店,如果沒有的話~最好沒有~”張啟誌不由的興奮了起來!
要真的沒有,自己可以打造第一家,而且,並做成品牌,成為老字號,將麻辣燙如同雨後春筍似的,開遍整個東北!
“好的~”關哥應了一聲,然後加入尋找麻辣燙的隊伍中!
這個年代,網絡還不發達,要是換做後世,在鍵盤上敲兩下,什麼店找不到?
又逛了一會,張啟誌和關哥一家麻辣燙的店都沒有看到,他們逛了繁華的街道,步行街等,依舊沒有麻辣燙的身影!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不然,光想,沒有半點效果!
張啟誌現在手頭,有三條發展路線,超市,網吧,麻辣燙,這三種,無論哪種做起來,都是大賺特賺,所以,他暫時沒有想過放棄!
有了計劃,那麼就大刀闊斧的開幹,首先購置經營場地,張啟誌找到趙舒,明自己的意思!
“親愛的,我手頭倒是有幾套門市,你要不先看看!”王婉悠思索了一下開口問道,然後一邊翻著記事本!
“好~”張啟誌點了點頭!
然後由王婉悠帶著記事本和鑰匙帶路,帶著張啟誌看了三個區,一共8家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