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理論”告訴人們:20%的消費者所帶來的利潤占去了所有消費者帶來的利潤的大部分(80%)。這個20%的消費群體就是品牌的忠實消費者。
現在,人們習慣對某位偶像的忠實歌迷或影迷常冠以FANS的稱謂。FANS可以說是對心目中的偶像喜歡到了極致。FANS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搜集和購買一切與偶像相關的東西。偶像走到哪裏,忠實的FANS就跟到哪裏,FANS的忠誠精神讓人難以捉摸,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那麼,誰又是你品牌的FANS,誰會是品牌的忠實消費者,你是否了解自己的FANS(消費者)?是否知道消費者喜歡你什麼,喜歡的原因何在?
在一個消費者至上的年代裏,找到並擁有自己品牌的忠誠消費者(FANS),將是品牌滿足消費者的內心需求,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關鍵。而不關心自己的消費群體,不了解他們的切實需求的產品或品牌,在市場經濟法則下最終隻會麵臨被淘汰的命運。
就像許多FANS喜歡偶像的原因互有不同一樣,消費者購買品牌的理由也會不同。這就要求企業了解自己的消費者,找到消費者忠誠於品牌的內在的、本質的原因。
迪士尼為什麼能成功?華特·迪士尼和他的兄弟羅依,於1923年在好萊塢開始了他們的影片製作生涯,五年後聞名全球的米老鼠卡通問世。華特·迪士尼的確有過人之處,公司的定位既不是製造卡通影片,也非主題樂園,而是“為人們製造歡樂”——一下子抓住了消費者的娛樂心理!無論是兒童主題樂園、迪士尼家族的探險學習假期,還是電影和各種品牌活動,迪士尼給大家的品牌承諾,緊緊地綁住了消費者的期望,正是這點成就了迪斯尼今天的輝煌。
由上文可見,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給消費者一個喜歡的理由,自己的品牌就會擁有忠實消費者,他們將成為品牌成長壯大的強力支持者。
為此,企業要換位思考,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品牌,購買這個品牌的產品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利益,他們的購買成本如何,他們的購買心理是怎樣的,如何進行購買決策等,這一係列問題都要慎重考慮。企業能否長期持久地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品牌與消費者間的關係是否和諧。為了創造這種融洽的關係,必須尊重消費者的想法,不斷壯大自己的忠實消費群。
強烈的品牌意識絕不是隻多打廣告,勤做營銷……企業宣揚的不應該是我為品牌做了些什麼,而應該是我的品牌為消費者做了些什麼。
企業隻是品牌的締造者,擁有權卻屬於消費者,品牌失去了消費者便一文不值。
近幾年,國內的很多企業“聰明”地玩起評比宣傳策略。例如:“國優、部優、省優、協會推薦……”企業寄希望於這些光環能讓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品牌。結果怎樣?多少個曾風風火火、名噪一時的所謂名牌產品,僅領了風騷三五年甚至一兩年就偃旗息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原因隻有一個,品牌盛衰的最終決定者是消費者,所有的評比,不管是國家性的還是國際性的,隻要消費者不買賬就還是等於零。多年來的馳騁沙場,企業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
若企業對品牌的認知與消費者的認知出現偏差,說明企業在品牌建設中出了問題,此時應該怎麼辦,應以誰為準?
既然企業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接納自己的品牌,那麼在品牌的建設過程中如果出現消費者排斥現象,或者消費者的認知和企業的初衷有所偏差,就應該以消費者為準,校正自己的品牌導向,最終與消費者達成一致。要謹記:消費者才是企業品牌的擁立者,生殺大權在他們手上。
夏利對於中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在北京,夏利曾經是出租車的代名詞。
2001年春節前夕,夏利2000作為新生代家用轎車的重要力量,以13.28萬元的定價進入了市場。此次品牌延伸,夏利瞄準了更有潛力的私家車市場,但可惜的是夏利2000這個初生兒,月銷售量一直不盡如人意,庫存積壓居高不下。夏利的品牌延伸不幸遇阻。
為什麼會這樣?理智的評判,當年夏利2000的性價比非常合適,但消費者就是拒絕接受。
在中國,轎車絕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它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提起夏利2000,任何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把它和夏利出租車聯係在一起,消費者紛紛表示:“13萬買輛夏利,太貴了吧。”
消費者會有這樣的反映其實不足為奇,夏利汽車長期定位於出租車、低檔車市場。而此次的夏利2000卻瞄準較為中端的私家車市場,雖然其采用了豐田最新技術,除發動機為夏利原產外,其餘主要配件也來自進口,並且與老夏利在完全不同的兩個生產線上進行生產,但因為“名稱”的關係,消費者卻“自覺”地把它認同為夏利出租車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