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貳)

那天狩獵所用的箭均有內侍監準備,然而大皇子騰衝所用的那三支箭表麵看起來和平常的沒有不同,青銅箭簇,楠木箭杆,白鵝羽尾。唯一不同的就是在羽毛掩映之下,箭杆是中空的,形成一個哨,可以發出響聲,外麵纏著銅絲,重量上與普通的箭一般無二。這種箭,通常用弩機射出,可以在軍旅中代替號炮令旗,其清越的聲音,在幾裏外都能聽見。但,如果以尋常長弓發射,弓拉圓滿,緊貼耳側,其聲音便會擊穿耳膜。

焫隆因為年幼不曾見識軍旅,也沒有學騎馬射箭,他不能向李公公解釋自己為何會知道這一切,為何可以告訴李公公如何去製作這樣的箭,然後偷偷混進狩獵的箭之中,有為何選擇這樣的箭的人偏偏是大皇子騰衝。

焫隆雖然不能像任何人解釋,可是他心裏想得明白,大皇子騰衝雖然不得皇帝的寵愛,可是卻一直以長子的身份自居,所以……好潔。

大皇子騰衝認為自己是長子,不管用什麼東西就應該用新的,然而在箭筒之中,隻有那三根響箭的尾羽是新的,雪白的白鵝毛,不曾沾上半點的汙跡,所以焫隆知道,隻有大皇子騰衝才會去選擇這三根響箭,而且他一向以神射自負,必定會為了在父皇的麵前好好表現自己,於是必定會一弓架數箭,縱然當時的號炮聲響足以掩過響箭的聲音,可是大皇子騰衝如此靠近響箭,雙耳頓時失聰。

然而大皇子騰衝射出的響箭不僅僅射落那四隻飛鳥,其餘殘留的響聲也震驚了某些馬兒,馬兒受驚亂跑,最終使得背上的人意外墜崖,在已經患病的父皇眼中,狩獵不祥,死去的皇子們也不祥,突然雙耳失聰的大皇子騰衝同樣不祥,於是……皇位之爭中便少了三人。

那個時候李公公對於隻有五歲的焫隆有如此智謀佩服得很,於是焫隆便對他說——天下之間無處沒有鬥爭,隻要有鬥爭,任何的喜歡和習慣都會成為弱點,隻要被別人抓住了自己的弱點,那麼在鬥爭之中必定敗下陣來。

這一番話焫隆不僅僅是說給李公公聽,也是說給自己聽,縱然有那樣的機心,可是他依然非常年幼,為了將來自己可以坐上皇位,坐穩皇位,他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不可以喜歡上任何東西,不可以有任何習慣,他所喜歡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因為他會毀滅自己所喜歡的一切,他沒有任何習慣,這就是他的習慣。

隻有沒有心的人,才可以在鬥爭之中勝出。

狩獵,不過是第一場鬥爭,然而第二場鬥爭也在狩獵之後展開。

狩獵之後剩下的皇子們不敢明刀明槍的爭奪,生怕已經風燭殘年的皇帝一句“不祥”就把他們像大皇子騰衝一般就趕出皇宮去。

明槍易擋,暗箭難防,任何一位皇子都希望逐鹿天下……很多人把鹿比作了天下,可是焫隆認為,鹿是想要爭奪天下的人才對。

在鬥爭開始的時候,雄壯的公鹿們就會以角撕鬥,恨不得讓對方頓時腸穿肚爛,然而沒有背景並且過於年幼的焫隆便如一直最弱小的小鹿,因為弱小,他人不屑與之相爭,所以看上去他或許可以在鬥爭之中苟活,可是從一開始,焫隆就知道沒有人可以在這一場鬥爭之中真正的置身事外。

年幼是一道最好的防禦,再者焫隆知道什麼時候隻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才可以真正的活下去,所以他一直裝著自己很溫和,很天真,他對每一位皇兄露出微笑,微笑之餘說一些天真的話,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讓皇兄們認為他不過是一個小孩子,所以從來沒有人會去關注焫隆到底做了些什麼,不管是茶會的時候糕點被下毒,還是某天有哪一個不熟水性的皇子失足掉進禦花園的蓮花池之中淹死,都不會有人懷疑到焫隆的頭上去。

焫隆從來不覺得自己是狠毒的,因為所有的事情他都知道得很清楚。

記得母妃因病去世的時候,奶娘被譴離宮以前,她曾經哭著和焫隆說,菊妃雖然幼有病體,可是在入宮的時候早已經調理得當,就算生了孩子以後也不至於染上頑疾,然而菊妃的死因並不是生病,其實是中毒,有人把慢性的毒藥摻入了菊妃的藥中,長時間服食,毒物滲透五髒六腑,就算後來發現了也已經無補於事,菊妃害怕會讓下毒的人知道自己已經發現中毒的事情,而轉移目標去加害焫隆,所以菊妃一直假裝不知道,天天去喝下那被下了毒的藥,最終咳血而死。

那個時候聽了奶娘這麼一番話的焫隆不知道如何去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沒有太多的憤怒,因為他知道這就是後宮之間的鬥爭,隻是他並不認同以慢性毒藥下毒的手段,因為他等不著。

人總是會長大的,焫隆他需要在自己長大以前把一切都處理好,再者在虎狼橫行的時候,最早死去的永遠是最弱小的一群,所以他不會讓自己弱小的。

六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武技,縱然不能請來師傅教導,也沒有足夠的力氣提起長劍,可是把匕首握在手中的時候他卻知道如果使用,哪一些招式才是致命的。

那個時候焫隆認為上一輩子的自己必定是一個殺人累累的魔鬼,否則他怎麼會覺得自己把殺人的招式記到了靈魂的深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