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對《中國高校學報20年》一文的學術指誤
1.“它撥亂反正,結束了是非顛倒、禍國殃民的時代,確立了新的政治路線,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曆史性的基礎……”(P137第3~5行)
兩處錯誤:
(1)“是非顛倒的時代”說的是過去,而“禍國殃民的時代”的說法是很不對的。“禍國殃民”這個成語是兩個動賓結構詞的組合,使用時要有實施者,也就是“誰”在禍國殃民,句中用“禍國殃民”來修飾時代,是錯誤的。
(2)“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騰飛”,顯然是個病句,說“經濟”發展和騰飛當然沒問題,說政治、文化“發展”可以,“騰飛”就十分不當了。
2.“……倏忽間已走過了20個如花似玉的年頭。”(P137第6行)
“如花似玉”作為形容詞,其使用範圍是十分有限的,那就是隻能用來形容女性的容貌。此處用“如花似玉”形容“年頭”,極為不當。
3.“這場偉大的思想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學術界思想漸趨活躍,衝破了許多“禁區”,政治上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學術界也同時發生著曆史性的變化。”(P137倒數第1行~P138第3行)
作者力圖說清楚“思想上”“政治上”“學術上”三個方麵的問題,但實際上層次十分混亂,分號(;)之前的六個分句說到了“思想解放”,“學術界”如何,“政治上”如何,而分號(;)後麵又說到“學術界也同時發生著曆史性的變化”,分號(;)沒有起到分說、均衡的作用,造成層次混亂、表述重複、詳略不當的失誤。
4.“這種大背景為學報工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環境,營造了……”(P138第3行)
“環境”如不加修飾,等於什麼也沒創造,應改為“良好環境”。
5.“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過程中,剛剛恢複……發表較高水平的文章進行討論、為推動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起過重要作用。”(P138第6~9行)
第一分句為介詞結構的分句,應加介詞“在”。有些較為短小的介詞分句或文學性的介詞分句,可以不加介詞,但較長的或為學術性文章的介詞分句,應當加上,以免讀起來拗口或產生歧義;“……進行討論”後的頓號(、)應改為逗號(,)。
6.“……創辦學報340多種,其中自然科學學報140多種,哲學社會科學學報近200種;國外發行哲學社會科學學報24家。”(P138第11~13行)
最後分句“國外發行哲學社會科學學報24家”,語意不清楚,從上文分析,似為“向國外發行……”,屬表述不準確。
7.“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再加上空前的熱情和精神,刊物一旦起步,就顯得虎虎有生氣。”(P138倒數第2~1行)
“一旦起步”顯然是錯了,應為“一經起步”。
8.“但學報基本在大學、學院和專科這一個圈子內,其他層次也有……”(P140倒數第10~9行)
“專科”一詞,雖然能理解,但讀起來別扭,為不當簡略,改為“高等專科學校”要準確一些。
9.“一份刊物解決了它的質量問題後,編排的規範化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P140第9~10行)
刊物的質量難道不包括刊物編排的規範化問題嗎?換一個說法,刊物編排的規範化問題難道不被納入刊物質量的概念範疇嗎?屬概念邏輯上的錯誤。
10.“隨之,高校學報的編排也參照有關條款。逐步走向規範化。”(P140第12~13行)
前一句話沒有說完,兩句話中的句號(。)應改為逗號(,)。
11.“80年代初,小至一個省,大到一個地區,在當地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已先後陸續建立了群眾性的學術團體……”(P140倒數第6~4行)
兩處錯誤:
(1)“小至一個省,大到一個地區”的說法容易產生歧義。“地區”與“省”並說,很容易讓人想到是“地區級”之“地區”,特別是後文中的“當地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更增加了產生誤解的程度。筆者能理解,作者說的是“片區”“大區”之“地區”,“片區”“大區”概念大於省,如“西北片區”“華南片區”等。此句中應換一種不易產生歧義的表述為好。
(2)句中的“先後陸續”顯然犯了重複的毛病,“先後”“陸續”可刪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