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之所以又讓了一步,主要還是因為陳文澤承諾長期每年最低五十噸的訂單,否則的話根本就不會做出如此大的退步!
“那他們有沒有說拿多少噸貨?”陳文澤繼續問道。
“兩家廠子每家各拿十五噸,也就是三十噸的總數。”王波有些興奮的說道:“陳總,就按每噸三十塊錢的利潤算,這單生意成了咱們也足足有九百元的利潤啊…”
一單生意就九百元的利潤,這一點在王波看來已經絕對很高了。1990年的購買能力,九百元真的已經不少了。
但是,在陳文澤眼裏,這個完全就是毛毛雨。
一暑假他鼓搗風扇帽,加上轉讓代理費就足足賺了小五萬塊。
就算每噸五十元的利潤,五十噸也不過才2500塊錢,雖說是個好的開始,可在陳文澤眼裏真的什麼都不算!
現在的他主要精力就沒在賺錢上,而是為了打開市場…
“嗯,這樣吧,給他們報260,今天就把合同簽了。”陳文澤沉思片刻後馬上就是拿定了主意。
他可以想象得到,和馬丁合作的那家外貿公司肯定是以270的國內價格報給其他的國內廠商,甚至可能要比國內的價格更高。借口自然也好找,大不了就用這是進口的優質糖品等搪塞廠商。
本來他們的拿貨價就要比陳文澤高十塊,而且這個東西的利潤又不高,對方的目的和陳文澤顯然又不一樣,人家肯定是衝著撈一筆是一筆,對內售價的話絕對要高不少。
陳文澤就是打算和對方打價格戰,反正他的拿貨價格要低,手裏也還有些餘錢,所以陳文澤還真的不怕這個。如果能借此機會把競爭對手直接消滅,對於陳文澤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如果對方不和自己打,那結果就更好了。要知道每行每業都有圈子,一旦自己公司上了規模,遲早都會有人主動找上來和自己拿貨!
“還要讓十塊啊?”王波愣了愣,顯然一時間沒有想明白陳文澤是怎麼打算的。在他看來270這個價格已經很低了,再讓10塊利潤就會很小了。
“沒錯,再讓10塊!”陳文澤說的斬釘截鐵,看著王波嚴肅說道:“一定要和他們體現出我們公司最大的誠意,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在所有人麵前說我們公司的好話。”
隱約間王波有些明白過來陳文澤到底是怎麼想的了,他這是打算放長線釣大魚,讓這兩家罐頭廠給他做口碑啊!
“陳總,但是這麼一來,咱們的利潤就幾乎沒有了啊。”
雖然還不清楚馬丁給陳文澤的報價,怎麼利潤空間確實是縮小了。
王波也清楚這個產品本身的利潤就不高,現在陳文澤這麼搞雖說是有其他的目的,可也得注意方式方法啊。
一旦把自己玩進去,那可就真的大發了。雖然王波沒有做過老板,更不懂營銷之道,但是他明白每一個老板做生意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說白了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潤。
沒有利潤的話老板怎麼活,公司怎麼運營,下麵那些員工的開銷怎麼辦,總不能再讓老板自己往進貼錢吧。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又不是搞慈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