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變通讓生命充滿彈性(1 / 1)

用變通讓生命充滿彈性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

他的同伴仍不願丟下棉花,還是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是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兩人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濕。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已無法背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了。

故事中,背棉花的樵夫堅持不肯放棄自己的棉花,最終一無所獲,除了因為他不合時宜的執著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在陷入“沉沒成本”中不知變通。

依據沉沒成本理論,你已經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還是看不到勝利的曙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像故事中扔掉棉花的樵夫一樣,適當變通,作出其他的選擇。正如你在某地等車,等了半個小時後,車依然沒來,此時,我們應果斷地離開,另想他法。

變通是一種做事方法,是一種博弈策略,是一種處世藝術。對於善於變通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困難,隻是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而已。因此,善於變通的人往往更容易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型的環境中,隻憑一套哲學生存,便欲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是不可能的。學會變通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牛頓早年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大量的實驗失敗之後,他很失望,於是他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錯誤的研究而在其他領域脫穎而出。

保持自己的本色,堅持自己的初衷,固然是一種執著,但在博弈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無數的玄機,這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固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不斷去嚐試尋求一條盡可能快捷的成功之路;我們需要的不是對規則的機械遵循,而是對規則的有所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變的行動比循規蹈矩的衰亡好得多。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裏,變通顯得尤為重要。而不懂變通、僵化固執的人,最終將會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