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水深,懂得韜光養晦(1 / 1)

官場上水深,懂得韜光養晦

在羽翼還沒豐滿之前就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就是把自己的弱點毫無保留地告訴對手。這樣的人,即使條件再好,也可能前功盡棄、功虧一簣。曆史上,隻有擁有藏而不露的城府、善於偽裝自己的人,才會取得成功,成就一番大事業,這也是一種官場博弈。

東漢建安六年,年僅23歲的司馬懿被舉為河內郡上計掾後,很快憑借家世和自己出眾的才華,在社會上取得了較高的聲譽。這個時候的曹操正擔任司空一職,實力還不是很雄厚,於是他極力網羅人才為其所用。當他聽到司馬懿是個足智多謀的難得人才時,便想拉攏他過來。此時司馬懿不願過早地把自己的命運交給曹操,但為了不得罪曹操,避免因此遭受殺身之禍,他使出了蒙蔽的手段,推辭說自己身患麻痹症。老謀深算的曹操派刺客假裝行刺,以探聽司馬懿的虛實。司馬懿明白曹操的用意,當刺客試探性地向他刺劍的時候,他裝作不知,不加反抗,因此得以蒙騙過關。

建安十三年,曹操擔任丞相,這時他已經獨攬大權、穩操勝券了,於是再次召司馬懿出山,司馬懿沒有辦法,隻好去曹操處,被其所用。

曹操雖然任用了司馬懿,但他城府很深,疑心又重。一次,曹操做夢夢見三馬同槽共食,曹操以為這是司馬懿終會有一天奪取曹氏大權的征兆,於是心裏更加疑惑不定。

司馬懿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為了消除曹操的猜疑,他工作勤勤懇懇、恪盡職守,為人也謙恭抑損,因此逐漸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司馬懿得到了曹丕的重用,地位日益顯赫,但他沒有因此懈怠自己的防範之心。到了魏明帝曹睿的兒子曹芳即位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官至太尉,和曹爽一起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曹爽為了獨攬大權,在門客的出謀劃策下,使魏帝下詔,封司馬懿為太傅。這在表麵上是推崇司馬懿,實際上是把司馬懿的兵權奪了過去。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弟弟和親信心腹都安排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執掌實權。就這樣,朝中要職都被曹爽控製了。

在與曹爽的博弈中,對於曹爽的奪權行為,司馬懿早已看了出來。但是,他明白自己目前的形勢很不利,因此隻能隱忍一時之辱。麵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氣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收鋒斂芒,藏形匿跡,一退再退,把權力拱手讓給了曹爽,並以年老體衰為由,不問政事。在和曹爽的正麵博弈中,表麵上司馬懿先輸一籌,實際上最終勝利的卻是司馬懿。

曹爽仍然疑惑不定,害怕其中有詐,於是他命自己的親信以辭行為名,乘機窺探司馬懿的情況。

在接下來的博弈中,司馬懿看穿了曹爽的用意,於是將計就計,故意表現出了衰病之態,躺在床上,吃飯時,隻能勉強把嘴湊到碗邊,侍女喂粥時,衣服已經被弄得濕漉漉的,很是狼狽不堪。說話時,也是吞吞吐吐,一副人之將死的樣子。

親信回去後,把親眼所見的司馬懿的情況報告給了曹爽。從此,曹爽覺得高枕無憂,不再顧忌司馬懿了。而司馬懿也乘機積蓄力量,伺機反擊。毫無疑問,在二次博弈中,因為曹爽的輕信,司馬懿又取得了勝利。可以說,這次博弈對曹爽來說是致命的一擊,雖然暫時他還沒受到什麼威脅。

嘉平元年,喪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及其親信隨魏帝曹芳祭掃陵墓。司馬懿覺得時機已到,發動了政變,把曹爽及其親信全部處死,掌控了軍政大權。後來他的孫子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王朝。